第十二章,张献忠血洗常德杨家。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在京寓居的胡举人对当时朝中的军国大事和一些新闻一概不闻不问。只知在林学士府静心温习功课备考。第二年春闱,胡举人果然金榜题名,考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从此,常德府武陵县的举人胡统虞一下子就鱼跃龙门,成了京城的翰林官。只是因京城距家乡路途遥远,又值国家各地多事之时。家乡还不知他点翰林的事,他也不知家乡正经历着战火。

  当时,农民起义正风起云涌。张献忠攻下襄阳后,又几经转战,北进河南,东走安徽,然后向西挺进,再度进入湖广。崇祯十六年(1643年)五月,张献忠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占武昌,把楚王投入水中,为人民平了大愤。张献忠在武昌称西王。随后,分兵多路出击湖广、江西,屡战获胜。明廷命总兵官左良玉率师20万由安庆西上进击张献忠部,七月占武昌。张献忠部队则八月破岳州、长沙,宣布免征三年钱粮,从者愈众。张献忠得悉明军逼近,为建立基地,求得发展,决定采取走为上之计,率军从长沙府朝着西北部的四川方向转移。

  崇祯十六年(1643)十月,张献忠部队从长沙府转向西北发展。张献忠率领农民起义军从宁乡县、益阳县攻入龙阳县。其部属周圣楷,湖南湘潭县人,字伯孔。原在杨嗣昌之父杨鹤门下听用,颇受重视。杨鹤去世后,杨嗣昌逐渐疏远了他,以至仕途不畅,对杨怀恨在心。当崇祯帝夺情起复杨嗣昌时,他和华容人严首升一起,以知情者“门下客”的身份,“首腾谤书”,大肆攻击和诽谤杨嗣昌,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此时,他又投靠了张献忠,成为亲信谋士。当起义军开向龙阳县时,周献计掘了嗣昌夫妇的坟墓。“周圣楷心恨杨嗣昌,亲带贼兵焚嗣昌夫妇柩,断其尸见血。”其惨状目不忍睹。周圣楷的这一恶行被胡伏虎(已是平民,易名为宋百户)看的清清楚楚。胡强忍怒火,暗中打听周大官人的行踪,侍机而动。

  张献忠部队从龙阳县继续向西发展,又攻占了常德府城。荣王朱慈召奉母走辰溪,不知所终。兵荒马乱之时,荣王府被抢掠一空,并被一把火烧掉。可怜,荣王府的不少宫娥彩女衣食无着,流落街头。杨阁部家也被烧杀抢掠,两座牌坊被捣毁,一时元气大伤。幸好,胡统虞乃小户人家,又兼胡母平时仁义友善,没有受什么冲击和损失。

  杨嗣昌生前,可谓张献忠农民军之死敌。故而,张献忠军占领武陵县后,对杨嗣昌大官僚地主的家庭势力进行了严厉打击。当时张献忠军为此专门发布了一个榜文:

  “照得朱贼杨某(指杨嗣昌),昔年曾调天下兵马敢抗天兵,某幸早死于吾刃矣。今过武陵,乃彼房屋、土田、坟墓在此。只不归顺足矣,焉何栓同乡绅士庶,到处立团?合将九族尽诛,坟墓尽掘,房屋尽行烧毁,霸占土田,查还小民。有捉杨姓一人者,赏银十两;捉其子孙兄弟者,赏千金……”

  张献忠打击杨嗣昌家族势力,其中将杨氏祖上的坟墓尽掘,也是其一项重要行为。“杨氏四世墓俱被发,大司马修龄公(杨嗣昌父杨鹤,宇修龄)及其祖父骸骨,皆燔而粉之,杂草剉以饲马。……阁部公(杨嗣昌又称督师阁部或阁部)独葬沅江天星河之滨,距武陵三日(路程)。被发人家,又兼胡母平时仁义友善,没有受什么冲击和损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