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大同城被隳五尺。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三天过去了,大同城内没有回信。清军开始用红夷大炮轰城。红夷大炮是当时最先进的战争武器,射程远、威力大。一时间,大同城内火光冲天,军民死伤无数。可是红夷大炮的费用也大,一炮就要消耗许多银两。几天后,炮弹用尽,大炮哑口了。可城内姜军主力部队尚存,大本营安然无恙,根本没有伤元气。摄政王和英亲王气不过,命令清军强行攻城。一连几次攻城受挫,清军士气低落。清军急切之间不能得手,十万大军挫于坚城之下。战争转入相持阶段,旷日持久。英亲王阿济格确实是一名猛将。时阿济格两福晋病死,摄政王命令他回京办理丧事。阿济格说:“摄政王躬摄大政,为国不遑,吾岂敢以妻死废国事?”多尔衮很受感动。多尔衮见朝中有事,决定先行回京,留下英亲王以平西大将军名号指挥大同前线诸军。

  在清军长期围困下,大同城内姜军弹尽粮绝,死者枕藉。为了求得一线生机,姜瓖手下杨振威等将领密通清军前线统帅阿济格。八月二十八日,杨振威和二十三名将官带领部下斩姜瓖、其兄姜琳和其弟姜有光首级,献城投降。阿济格率清军入城,恨城内军民固守,下令屠城。大同全体军民遭屠戮。大同城被隳睥睨五尺。辽太后梳妆楼和代王府及叛军占据的其它衙署都被焚毁,还掘地三尺以断明王府的龙脉。杨振威和二十三名降将及其家属并属兵六百名先留着末杀。杨振威等人见阿济格屠城焚屋掘地隳墙,而颇有微词。阿济格又欲杀杨振威等人。随军的曹主事等一干文臣见状,欲阻止阿济格再一次屠杀。阿济格不听劝告,杀掉了杨振威等人。最后,大同十数万军民被杀的一个不留。大同府治被迁到附近东北方向的阳和卫。原大同府城就此被废弃。山西雁门关以北所有府州县的士子三年以内,一律不准参加科举考试。

  清初名臣魏向枢的老家离大同府不远。他曾写下《过大同废城》:“杀气孤城黯,颓墙血溅纹。黄沙三月草,白骨万家坟。劫后繁音歇,愁来野哭闻。车前逢故老,骂贼尚纷纷。”

  阿济格在大同屠城,一个不留,血流成河。朝野人士闻听此事,对阿济格有所指责。摄政王对大同府的现状也是有所怜惜。胡学士向摄政王进言:“大同北接沙漠,西界黄河,东连倒马、紫荆之关,南据雁门、宁武之险,居国家边防之要冲,屏全晋而拱神京,为京师之锁匙。朝廷将来必定还要大军或屯守或取道大同。微臣认为为收抚天下人心,尽快处理好大同府善后事宜。”

  摄政王问胡爱卿,有何良策。胡学士奏道:“内务府主事曹振彦心智性仁,此众所周知。微臣还闻得其曾力劝英亲王不杀大同降将杨振威等人。原大同知府等官已收押在监。大同知府一职,已空缺多时。微臣斗胆举荐曹振彦出任大同知府一职,责其尽快处理好大同府善后事宜。”摄政王准了胡学士的奏请。曹振彦出京就任的大同知府一职,其实是一项苦差。

  曹振彦就任大同知府后,带头捐出自己的俸禄,着力清理大同战场废墟,重新修建知府衙署,初步恢复大同城的街市贸易。于是,大同城重新出现了生机和活力。不久,曹振彦将大同府治从阳和卫又迁回了大同城。大同城的老百姓为表彰曹的功绩,立了《重修大同镇城碑记》,以纪其事。大同府从此真正归顺了大清朝。因此功绩,曹振彦被朝廷提升为两浙盐运使。曹振彦之子曹玺还只十八九岁,就被破格任用为内廷二等侍卫。曹玺之妻孙氏以后还当上了小康熙的乳母,被封为一品夫人。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