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王渔洋处理“通海”案。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王士祯出生在一个世代官宦家庭,祖父王象晋,为明朝布政使。士祯出生于官舍,祖父呼其小名为豫孙。五岁入家塾读书,六七岁时读《诗经》。顺治七年(1650年),应童子试,连得县、府、道第一,与大哥王士禄、二哥王士禧、三哥王士祜皆有诗名。顺治十五年(1658年)戊戌科进士,文名渐著,23岁游历济南,邀请在济南的文坛名士,集会于大明湖水面亭上,即景赋秋柳诗四首,此诗传开,大江南北一时和作者甚多,当时被文坛称为“秋柳诗社”,从此闻名天下。

  在扬期间,王渔洋将推官与文人的角色,驾驭的游刃有余。顺治十八年(1661)的秋天,秋高气爽,王渔洋处理完扬州狱案告一段落后,与门生汪懋麟等人游览平山堂,顺便到距江都县北五里蜀岗上的禅智寺探访三绝碑。汪懋麟自幼潜心诗文,笃志经史,最初从学于宿儒王岩,顺治末年执弟子礼跟从时任扬州推官的王渔洋学诗。禅智寺又名竹西寺、上方寺。禅智寺本隋炀帝行宫,隋炀帝曾梦见自己游兜率寺天宫,听弥勒佛说法。醒来时,就把自己的行宫施舍为寺。寺有石刻,为唐吴道子画宝誌禅师像,李白赞,颜真卿书,因称三绝碑。宋元祐七年(1092),苏轼知扬州时,曾写下《次韵伯固游蜀岗送李孝博使岭表》,诗石刻埋蔓草间。王渔洋造访时,上距苏轼知扬州时,已近六百年。

  新奇的是王渔洋和汪懋麟游览祥禅智寺之前,竟遇到了一位翩翩少年。他们快到寺庙时远远看见一位公子模样的少年和一个仆人打扮的人,并听见一人在念苏轼的诗《送李孝博使岭表》。这位公子模样的少年就是胡献征。胡献征除了熟读诗书外,闲暇还喜欢探幽访古。尤其喜欢在风和日丽的时候,到附近名胜古迹探访。王和汪自以为遇到了知音,主动找胡献征攀谈。当听说他乃故学士胡统虞的小儿子、国子监已挂号的学生时,大呼自古英雄出少年也,能够在此结识实苍天护佑三生有幸。三人当即结为忘年交,共携手游览禅智寺。

  王渔洋游览此处后,题有《上方寺访东坡先生石刻诗次韵》:

  “昔出蜀岗道,黄叶呜秋蝉。今来上方寺,绿萼破春烟。坦步宝带侧,延眺隋城巅。古刹龙象寂,残碣蛛丛悬。缅想峨眉人,文采真神仙。赠诗日南使,宾佐皆豪贤。邈然竞终古,漱墨留春泉。老笔欲飞动,妙态殊便娟。空堂响人语,怖鸽飞联翩。后游慨今昔,凭吊当同然。”

  不久,王渔洋又命人将东坡先生石刻“拂拭之,砌于东廊之壁”。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