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胡献征入北京国子监。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顺治初年实行历事之法,所谓历事,即实习。实习期间每三个月考勤一次,一年期满后参加考试并授予官职。康熙初年,历事法被废除,坐监期满直接考取官职。

  顺治十年(1653年)定,贡监生愿考中书(中书是内阁所属的低级官员)的,由国子监送吏部一齐考试。康熙六年(1667年)御史李棠奏准,监生考上中书之后,三年即可升为郎中或员外郎等各部以下司一级的正副官员,升迁太快,引起其他官员的不满,因而停止了这条制度。

  除了直接为官外,贡监生还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而得官,这也是贡监生的一条重要出路。顺治二年(1645年)定,从国子监考生中录取举人86名,以后不断增加。政府不仅鼓励贡监生应科举,而且惩罚不应科举的贡监生,凡肄业生在乡试之年不录科(贡监生获得参加乡试资格的考试)应试的,就被认为是没有上进心,要受到勒令退学的严厉处分。

  荫生仕途极佳,是其他贡监生难以望其项背的。若长辈、为正一品官,则该荫生可以做员外郎(六部所属各司的副长官)等,官阶从五品;若长辈为从一品官,则该荫生可以做主事(各司的属官)等,官阶正六品,若长辈为正二品官,则该荫生可以做都察院经历(监察机关———都察院的属官)等,官阶正六品;若长辈为从二品官,则该荫生可以做大理寺寺副(复审案件的机关———大理寺的属官)等,官阶从六品;若长辈为正三品官,则该荫生可以做通政使司经历(掌收各省题本的机关———通政使司的属官)等,官阶正七品;若长辈为从三品官,则该荫生可以做京府经历(京师及附近各县为京府,经历是京府的属官)等,官阶从七品。若长辈为四品官,则其本人可以做“荫监生”,可以与一般贡监生一起考取官职。

  一般而言,荫生得官的品级比其长辈低四品。然而,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的状元才授翰林院修撰(从六品),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正七品,修撰和编修均为翰林院的属官),其余多授知县(正七品)等。由此可见,非但其他贡生不如荫生仕途发达,进士、举人也不能与其平分秋色。对荫生如此优遇,反映了满洲贵族对高级官员的笼络政策。皇帝以此来换取高级官员对满洲贵族的衷心拥护,使得高级官员们感恩戴德、勤恳地为其服务,同时也对政局的稳定起到一定的作用。高级官僚多来自读书人,即“士”这个阶层。清初名臣范文程明确指出,“士心得,则民心得矣”。笼络了汉族中的“士,也就笼络了汉族各阶层中的绝大多数人,从而得以巩固清廷对广大汉人的统治。

  总而言之,做国子监生是清代士人走上仕途的一个重要途径。清初国子监生的仕途最好,顺治十年以后因进士、举人日益众多,仕途壅滞,然而贡监生中有能力做到高官者亦大有人在,成为清代官僚群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历史上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当时,国子监生可以像进士一样被授以实际官职。荫生甚至可以比进士还得官快得官好。胡献征以恩荫入国子监读书,意味着他很快可以当官了。所以胡献征是奇货可居仕途看好的青年才俊。

  同时,梁尚书在进贤街附近为他的女儿女婿物色了一处上等宅院,配齐家俱陈设和生活用品,安排了几个丫环和保姆。挑选了一个黄道吉日,胡献征夫妇住进了北京新宅。远近亲友都来祝贺他们乔迁新居。来祝贺的人有当朝礼部尚书梁清标的几位至交好友,还有户部员外郎王渔洋、户部主事程可则、举人汪懋麟及家庭教师原任浙江按察使宋琬等政坛显贵、文坛名流。

  不久,梁尚书见宋琬人才难得,便留他做了自己的文案幕僚。

  一天,国子监司业要学生胡献征等人作一篇八股文章。有三个题目可供选择,一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二曰《人不知而不愠》,三曰《则归墨》。学生们选一题认真作好后交了上去。对《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胡献征的破题是“圣人有志于学,幼而已然矣”。司业将“幼”字改为十五。胡献征的承题有“圣人十五而志之,不亦难乎”一句。司业将此句改为“夫人孰不学,而志于学者鲜,此圣人所为自信于十五时欤”。此一改动,文章意境立刻提高了不少。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