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龙书观中遇亲人。第1/2段
众官将未到之处复又游顽。忽见山环道观,道观大门挂一匾云:龙书观。胡献征忙命众人前去焚香膜拜。原来此观供奉的是至善高德之人善卷等三清祖师。善卷被道教尊奉为“道德天尊”(亦称“灵宝天尊”),与“元始天尊”(伏羲)、“太上老君”(老子)一起,并称为道教的三大最高神。
伏胜自咸阳直奔二酉洞,不避艰险远道而来,自然还另有一番道理。在伏胜藏书数千年之前,还是中华文明的初创时期,一位与尧舜齐名的先贤叫善卷的人,就来到这二酉山隐居于此二酉洞,在这里传授《龙书》以德化万物。相传《龙书》为伏羲氏所创。伏羲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王,书称伏羲“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一句话,《龙书》乃占卜、礼仪、数算、历法、铸铜、制作、农耕、渔猎、桑织、苞厨以及文学音律的百科传书,而善卷独得《龙书》之道,自然被认为是尧舜时代最有学问的人。
由于善卷学识广博、品德高尚,帝尧南巡特地来枉渚(今常德)拜他为师,向善卷请教治理三苗之策,终成至圣贤君。尧死后传位于舜,舜驾临二酉山拜访智者善卷,“欲以天下让善卷”,而善卷坚辞不受,说:“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言何以天下为哉!”善卷不为功名所惑,矢志以《龙书》德化生民。经善卷手把手地的施教和开化,五溪子民才逐渐摆脱“狰狞猞獠狍狼寨”的愚蛮,最终由“八蛮峒口”归入尧、舜王化文明的主流。
善卷在此教化八十而终,民众感其恩泽,将他厚葬于二酉山顶。出二酉洞,前行至二酉湖,再上999级台阶,望见一山丘,即为善卷墓。墓后侧西溪边一块平台,平台与一巨石中隔约有一米宽的缝隙,深不可测。相传当年善卷就立于这块岩石之上,隔着这一线深渊,为对面平台上的听众传授知识,讲演《龙书》之道,教化五溪“八蛮”,故此石被称之为“教化岩”。自古以来,这块巨岩一直都被视为最灵验的神圣之物。
触摸着这数千年前智者的大讲坛,心头敬慕之意油然而生。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善卷有王化之德,伏胜有拯救之功……有幸来到二酉山这座文化圣山,此时此境,也许你为古代圣贤的远见卓识和忘我精神所感染,也许出于对二酉文化过于深厚的感叹,或许你会忘记自己是置身于这山水交融、美不胜收的大自然之中,大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惊叹。的确如此,这二酉山是道德之山、智慧之山,也是观赏极佳的百景之园。她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都浸透着古老的文明,浓缩着悠远的历史。她历为人们所景仰,久而久之,亦在此留下了迁客骚人不少珍贵的遗迹。
在古藏书处二酉洞的左侧,有一凸立的巨崖,石面宽大平整,众传授知识,讲演《龙书》之道,教化五溪“八蛮”,故此石被称之为“教化岩”。自古以来,这块巨岩一直都被视为最灵验的神圣之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