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梁尚书出使广东撤蕃。第2/2段
此时,户部尚书梁清标正与平南王尚可喜在广州办理撤蕃事宜。不想,平西王吴三桂接到三藩全撤的圣旨后,起兵反清。康熙帝命令尚可喜留镇广东,并加封尚之信为镇南王,加封平南王次子尚之孝为平南大将军。次年二月,梁尚书接到朝廷停撤广东平南王藩的诏令后动身返京。历时二个月,碾转回到京城。
此时京城已处于风雨漂摇之中,动乱不断,谣言四起。梁尚书交待胡献征,值此多事之时要格外小心,家中晚上不准开院门,要多派家丁巡守宅院。京师民杨起隆伪称朱三太子,联络一千多人,图起事。事情败露,起隆逸去,捕诛其党。诏奸民作乱已平,勿株连,民勿惊避。朝廷又逮捕吴三桂儿子额驸吴应熊。吴三桂原部下现河北总兵某者图起事,被告发后伏诛。一时间京城附近已是腥风血雨。幸好梁尚书和胡献征家安好无损。
平西王吴三桂发动了叛乱,康熙帝遣人赍旨入藏,命藏方出兵配合作战。**喇嘛敦促皇帝与臣下罢兵言和。为使国内战乱平息,天下太平,**喇嘛命色拉、哲蚌、甘丹三寺做了大量免战法事。“自天子顺治王登基至今,对我恩宠有加,我亲揭皇宫,瞻仰圣颜,皇帝赐我封号与职位,我亦竭忠心,为皇帝江山稳固,国家太平而做法事。即使倾全藏之兵至内地及霍尔地区助战,亦于事毫无补益。厄鲁特蒙古之兵虽善战,但桀骜不驯。且天气火热,痘疫流行,令人望而生畏”。
同样,平西王派人入藏请求军事援助,**喇嘛说:“贵君臣失和,黎庶涂炭,甚为不美。满族皇帝和以前二朝(清太宗和顺治),即三朝之间,与藏地福田、施主关系极为密切。我去晋谒皇上,皇上对我宠命优渥,王当知之。我做梦亦未敢违背皇上,若有违背皇上,不但上天不容,即您亦不了耻于我。祈王切勿触怒上天。望给予回信及回话,并遣返派去之使人。”
我们从**与康熙帝的周旋特别是关于吴三桂问题的处理上可见识**五世的自我保护能力与水平。吴三桂叛乱后,康熙帝“谕喇嘛大兵分路进讨。若吴三桂势蹙投降,喇嘛其即执送。”“若三桂穷迫,窜奔边外,蒙古兵即擒获解送。今一面令**喇嘛发蒙古兵,入四川松潘等处边界进剿。蒙古兵到处,地方官员军民人等,即迎降剃头,作速备办粮饷草料供应。如有以兵马城池纳款自效者,即于领兵**巴图鲁台吉等处报明履历衔名,事平论功叙录,如抗拒不顺,不供应粮饷者,许即攻取。大将军等到日,蒙古兵所得地方及投诚有功人等,查明收管,仍令蒙古兵各回本地。爰颂敕旨通行晓谕。尔等皆朕之赤子,即或从前一时逼迫,陷于逆党,但能悔罪归诚,悉赦已往,不复究治。**喇嘛兵协剿逆贼,已令申明纪律,约束兵丁,所过并无骚扰。尔等各宜安分自保,革心向化,勿得复怀疑虑,以贻后悔。”
**五世表态:“吴三桂背主负国,人皆恶之,不来则已,来则缚之以献。吴三桂曾取结打木、扬打木二城,今已发兵攻取,防守沿边。若欲征兵深入,惟候诏旨。”接着提出要求,“**台吉故居土伯特,今遣居青海,令其有事则相援,无事则钤辖其部属。”这是防范自己布兵东部而西部被人攻击,所以让清廷谕旨他人各安其所,以保护自己。实际上,吴三桂起兵的工作已经准备多年,包括安定藏族在内的周边关系,而五世**为生存需要,也一直与云南在内的周边和睦关系。
这一点清廷很清楚,“吴三桂曾指使其侍卫占达力,带书信及礼品送与**喇嘛;**喇嘛也遣使回赠吴三桂以珊瑚、琥珀等。今又闻,吴三桂与**喇嘛于四川打箭炉(康定)以茶马互易。”
所以,执行清廷命令的时候,“**台吉辞以松潘路险,未进四川”,这个问题由**喇嘛间接反映给了清廷,“****匆忙到此,问及军队可否从内地经过。秋冬天气寒冷,军队如从陕西走,最为适宜,因走云南,恐水土不服;走四川,恐松潘地方交通不便;从边外走,又恐马力不足。”并说明,具体详情或需要亲自证实,则“一切事宜,皆由****奏明。”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