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王渔洋与蒲松龄交友。第1/2段
康熙三十八年(乙卯),年巡抚建言湖广七府以地丁征收税银,部议允准,此为雍朝“摊丁入亩”制度前身。《八旗通志?年遐龄传》:“三十八年奏言湖北、武昌、汉阳、黄州、安陆、徳安、荆州、襄阳等七府应征匠役班价等银千余两,自明季迄今年代久远,子孙迁徙亡绝,阙额无征,有司或代为捐解,或派累小民,官民交困,查江浙二省,因匠班无征归地丁带征,湖北事同一例,请自康熙三十九年为始,亦归地丁征收,每亩加增丝毫,而赋无阙额,官民俱免赔累,部议从之。”该年六月十五日,因总督郭琇进京陛见述职,暂时署理总督印信及大小事务。九月十九日与郭琇合词具题重新丈量湖广田亩,查收帑米事。十一月十三日,得旨依议。
该年,次子羹尧参加顺天京闱高中第四十二名,不第士子揭帖,声言此次科场腐败,贿赂公行,其中,湖抚年遐龄为子馈赠考官一万两。主副考官二人李蟠,姜宸英因此下狱。姜宸英在狱中留书喊冤,服毒自尽。康熙亲自带领皇子监考,举行重试。认为从考试结果来看,本次科举案为不第之人嫉妒冤诬所致,年羹尧由是中举。
康熙三十九年,自正月起,湖广七府亩税新制施行,二月与总督郭琇具题内阁,议定新税法章程。该年清查库帑亏空,因以往督抚、司道州府等有三十余人因操办历年军需,浩繁过巨,亏空无法补足而上折题援恩诏,请户刑工三部会议酌免追比。七月十三日与总督郭琇再次合词保题徐惺,豁免其银豆追取,圣祖从议。七月二十四日,与总督郭琇合词具题湖广移员弭盗章程,八月部议允行,九月奉旨施行。该年四月,年羹尧参加会试,考中进士,之后于畅春园经由圣祖躬亲核试,钦点庶吉士。
此时,王渔洋也春风得意,升任刑部尚书。康熙曾亲征王渔洋的精华之作,定名为《御览集》,这在朝士中极为罕见。更加巩固了他的诗坛领袖地位,当之无愧的被推为“诗坛盟主”,“文坛领袖”。王渔洋官高权显,文坛地位显赫,交友却不论势位高低,以人品和文品论交。最值一提他与蒲松龄的关系。两人是文字至交,敬重各自的文学造诣,结为好友。他们交往的一条重要纽带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其前,王渔洋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去淄川,是为吊唁毕盛育而来淄川的。同时也顺便到淄川城里造访唐梦赉,对唐梦赉前处冬天到新城吊唁其父丧,表示答谢。这次,唐梦赉向王渔洋准荐介绍了淄川秀才蒲松龄。王与蒲第一次见面了。淄川蒲生后来给王书信“耳灌芳名,倾风结想。不意得借公事,一快十年书,甚慰生平。”蒲还有回忆此次见面的诗句“花辰把酒一论诗,二十馀年怅别离。”“遥忆黑头已珥貂,相知快语彻清宵。”我们由书信诗句显现的融洽热烈、轻松和谐的气氛,可断定王此次来淄川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交友。
王渔洋和蒲松龄是同时代的文化名人。然而,朝中大官王渔洋当年是大江南北莫不敬仰的“文坛领袖”,家庭教师蒲松龄则偏居乡间一隅,闻者甚少。有趣的是,经历四个世纪的历史沉淀,两个人的知名度颠倒过来,王渔洋尘封于少数文学研究家的笔下,而蒲松龄则妇孺皆知,人人耳熟能详。王渔洋当年独创诗论“神韵说”,领袖诗坛风雅50年,再加上入仕45年,官至刑部尚书,地位显赫,冠绝当代。蒲松龄则籍籍无名,穷困潦倒,初写《聊斋》时,很少有达官贵人赏识。
两人一在京城做大官,一在乡间教书著书,犹如萤虫与日月争辉,不可同日而语。由于王渔洋祖籍是山东省桓台县新城镇。王与淄川大学者蒲松龄是真正的同乡。王渔洋非常欣赏蒲松龄的道德学问,蒲松龄也非常敬重王渔洋为官清正和诗文造诣,两人终以文字结交为友。蒲松龄在信函中称赞王渔洋“虽有台阁位望,无改名士风流”。王去世后,蒲作诗纪念,其中一句“儒林道丧典型尽,大雅风衰文献亡”,道出了对王的推崇。
&em相知快语彻清宵。”我们由书信诗句显现的融洽热烈、轻松和谐的气氛,可断定王此次来淄川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交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