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准喀交战事关大局,之前各政权各部族的关系从这次各方的态度立场上一目了然。西藏力鼎噶尔丹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为什么在这个关键问题上黄教五世教主公然敢与清廷抗礼?黄教五世教主乃至第巴桑结嘉措把噶尔丹的这次行动看作是关乎西藏与准噶尔未来的大事,所以,立场很鲜明,只是第巴表达太急太直白,被清廷看穿了不是黄教五世教主本意。康熙帝虽然并不知道与自己意见向来一致的黄教五世教主已圆寂,但是从当时对方的态度来看,借籍黄教五世教主的宗教威望使喀尔喀和准噶尔会盟议和、制止噶尔丹进兵清朝边界已经不可能了。康熙皇帝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前对噶尔丹的策略,决定武力解决准噶尔事宜。

  乌兰布通战役一开始,噶尔丹就派伊拉古克三呼土克图到清营,请求把土谢图汗、哲布尊丹巴交出来。伊拉古克三呼土克图本来是清廷的使者,也曾经是黄教五世教主的特使,这次以噶尔丹使者身份说服清朝。清朝的立场也是很明确的,坚决不交出二位头领。战事进行中,噶尔丹又派济隆胡土克图到清军大营说和,说自己“信伊拉古克三,及商南多尔济之言,深入汛界。部下无知,抢掠人畜,皆大非理。圣上乃一统宇宙之主,博硕克图汗不过小部头目,何敢妄行?但因索其仇土谢图汗及泽卜尊丹巴,致有此误。彼今亦无索土谢图汗之意,但祈圣上慨允,以泽卜尊丹巴,遣送其师黄教五世教主,荣光莫大矣。”这样清朝就停止了进攻,噶尔丹得以逃跑。

  在之后的战事中,清朝不满意于西藏方面的态度立场,更不满意于作为使者的喇嘛们的多重间谍行为,所以与各方有很多书信往来,怨言不断。康熙帝派使者到西藏黄教五世教主处,将黄教五世教主**与济隆胡土克图的行为告知西藏,“尔近侍与济隆胡土克图等……身在噶尔丹营中,并不说和。噶尔丹藉追喀尔喀为名,阑入边汛,劫掠乌朱穆秦,又不劝阻。且噶尔丹与我军交战,济隆张盖于山顶观之,而报尔为竭力说和,听从立誓。济隆之去,朕面谕以告尔喇嘛之言,亦不行传谕。”并特别表明,这一切康熙帝自己认为是由于黄教五世教主近侍与济隆胡土克图“通同贪利,而欺蔽尔,徇庇噶尔丹之所致也”,“朕灼见与尔喇嘛无涉,是以朕不责汝。朕向来惟以实心待尔,故将若辈行事,违朕与尔之意”,并希望黄教五世教主不要答应噶尔丹请求发兵援助的要求。并给使者交代了几种策略和要达到的目的。第一,见不到黄教五世教主,就要求黄教五世教主亲自写封回信带回来。第二,如果第巴派遣**来,则要把投降的众厄鲁特人,一起带来。第三,“如第巴又言黄教五世教主,将使垂中为之卜,尔但诘之云,‘垂中所祷祀者,惟**喇嘛耳。黄教五世教主,犹有问垂中而行之理乎?’”第四,如果证明了黄教五世教主身故是事实,就代传言让**主持黄教事务。第五,必须将济隆呼土克图带来。如果第巴要杀济隆,你一定要极力保住济隆。如果第巴不派济隆来,你可以对第巴说,你为了一个人而违背圣上之旨,圣上能放过你吗?第六,如果正巧遇到策妄阿喇布坦的使节,你就把噶尔丹的前后诸事详细告之。说我圣上,无诛噶尔丹之意,至今仍然派将军留大兵以招抚之。最后,特别交代,这些事办完后,火速告辞返回,不得久留。

  从以上康熙帝的亲**代中,可以感觉到,康熙帝认为这些黄教弟子大多站在噶尔丹一方的立场上,特别是从西藏派出的喇嘛使者,这样西藏的立场很明显与噶尔丹一方,这对清朝很不利,只是决策出自谁康熙帝还不明确。从西藏方面来看,是决心与噶尔丹建立同盟了。虽然西藏也出面希望准噶尔与喀尔喀息兵,但是,也希望喀尔喀因此战而能受准噶尔的节制,这样,蒙古就都归西藏节制了。只是,噶尔丹出兵喀尔喀以致于与清朝开战,操之过急了。从噶尔丹方面来讲,虽然也听西藏方面的建议,但是噶尔丹自己明白,他最终要建立的是一个不受清朝节制甚至不受西藏节制,相互之间平等并相互支持的一个准噶尔大汗国。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