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陈鹏年“吹气退鬼”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陈在苏州任职不到两年,又卷入了督抚之争。陈被劾落职,再次入武英殿修书。胡陈在北京又见面了。陈告诉胡发生在苏州的一些故事。

  “苏州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苏州园林更是一枝独秀甲江南。也许很多人还不知道在苏州文庙内有一块奇石,它高约两米五十,厚约七十厘米,不足二米宽。它既非传说中的女娲补天之石,亦非价值连城的玉石,但它却有着一个特别的名字——“廉石”。这块“廉石”颇有渊源,最初由东汉末年为官清正的郁州太守陆绩卸任后带回苏州故里,到了弘治九年,监察御使樊祉下令移置城中察院场建亭保护,亲自提名为“廉石”。康熙四十八年(1709)我十分仰慕陆绩的清廉,又将“廉石”移至苏州文庙内,以作纪念,供时人观瞻,使得这块“廉石”的故事又予以延续。”

  “我在苏州知府任上的另一件事是将沉于焦山附近江底已逾数百年之久的《瘗鹤铭》残石打捞上岸,使这被誉为“大字之祖”、“书家冠冕”的书法极品得以重见天日。”

  “署江苏布政使不久的我,又得罪了两江总督噶礼这个小人。可叹啊!不过幸而皇上惜才,召我进京复入武英殿修书。”

  陈鹏年的两次进京修书皆是皇上对其的从轻发落。溯其根源,则皆由小人陷害所致。不过,这次落难还远远没有结束。心怀怨恨的噶礼又生一计。噶礼又翻出陈鹏年在早几年写作的《重游虎丘》(其一、其二)两首诗,其原文如下:

  其一雪艇松龛阅岁时,廿年踪迹鸟鱼知。春风再扫生公石,落照仍衔短簿祠。雨后万松全遝匝,云中双塔半迷离。夕佳亭上凭栏处,红叶空山绕梦思。

  其二尘鞅删馀半晌闲,青鞋布袜也看山。离宫路出云霄上,法驾春留紫翠间。代谢已怜金气尽,再来偏笑石头顽。楝花风后游人歇,一任鸥盟数往还。

  噶礼向皇上密奏陈鹏年的虎丘诗流露出汉人的“怨望”,尤其是其中的“代谢已怜金气尽”一句,清初为后金,这就暗指大清的气数将尽,有明显的反清意向,实乃欺君枉上之罪。看了噶礼的密奏,康熙陷入了沉思:诗乃抒发胸中心意,原本是寄物言情,况我邦文字博大精深,典故颇多,寓意丰富,很难从一个字一个词上去臆断,怎可任意曲解?况这个噶礼“性喜生事”,此事还应谨慎处置。于是康熙御批道:“诗人讽咏,各有寄托。岂可有意罗织以入人罪?”陈鹏年因此而逃过一劫。

  康熙五十年(1711),在审理江苏巡抚张伯行与两江总督噶礼互讦的江南乡试案时,康熙对众卿说出了当年自己处理陈鹏年虎丘诗案的想法:“噶礼曾奏陈鹏年诗语悖谬,宵人伎俩,大率如此。朕岂受若辈欺耶?”并让大家传阅陈鹏年的诗作。有幸的是康熙当时对陈鹏年的两次处置都是很英明的,在一定程度上也保护了这位清官。

  陈鹏年还有一个“吹气退鬼”的故事。某日,一女鬼“耸立张口吹陈,冷风一阵如冰,毛发噤断”。陈于危难之际忽生一念“鬼尚有气,我独无气乎?”,于是鼓气向鬼吹去。果然,鬼“顷刻如轻烟散尽,不复见矣。”这个故事,揭示出“正气在胸,则百邪不敢犯校”的道理。所谓清正在德,廉洁在志;身有正气,不言自威。正因为陈鹏年有一身浩然正气,才能够虽屡次为小人陷害,却终能化险为夷,在民间获得“陈青天”的美誉,并为百姓世代传颂。

  勤廉是为官者的立德之本,两袖清风自能正气凛然。“出淤泥而不染”,这一咏荷的千古名句寄托着人们对为官从政者的多少期盼和祝福。陈鹏年为官期间造福了多方民众,我们苏州的老百姓也有幸得此清官的庇佑。在他任职苏州知府的两年时间里,苏州的“民风为之一变”,后人纷纷为其立庙以表追思,如:苏州城西善人桥的穹窿城隍庙、葑门外的荡里村内的陈公庙。

  在北京皇城,第二次担任皇太子殿下的胤礽曾对左右亲近的人说:“古今天下难道有四十年的太子吗?”而这时,康熙确实也不想再要胤礽这个皇太子了。于是,皇帝将那些阿附皇太子、替皇太子说话的部院大臣先后免职,有的还被问罪。比如刑部尚书齐世武被用大铁钉钉在天牢墙上,呼号数还有一个“吹气退鬼”的故事。某日,一女鬼“耸立张口吹陈,冷风一阵如冰,毛发噤断”。陈于危难之际忽生一念“鬼尚有气,我独无气乎?”,于是鼓气向鬼吹去。果然,鬼“顷刻如轻烟散尽,不复见矣。”这个故事,揭示出“正气在胸,则百邪不敢犯校”的道理。所谓清正在德,廉洁在志;身有正气,不言自威。正因为陈鹏年有一身浩然正气,才能够虽屡次为小人陷害,却终能化险为夷,在民间获得“陈青天”的美誉,并为百姓世代传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