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胡期恒升任夔州知府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皇五子恒亲王胤祺的生母为宜妃。宜妃(?--1733年)郭络罗氏,满洲镶黄旗人,佐领三官保之女。有一妹也为贵人,同为康熙帝妃嫔。宜妃在康熙十三年入宫,初赐号贵人,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册封为宜嫔,圣祖甚爱之。康熙十八年十二月初四日乙丑生皇五子胤祺,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已亥晋封宜妃。二十二年八月二十七日丙寅(生皇九子胤禟,二十四年生皇十一子胤禌。康熙评价胤祺心性甚善,为人敦厚。胤祺没有暗中结党,也没有公开争储。

  此时皇四子胤禛稳坐雍亲王位置,在朝中有很强实力。皇三子诚亲王胤祉已经是皇四子雍亲王胤禛争储的最大威胁。雍亲王暗中对付诚亲王并更多结交文武官员。

  五十一年,胡期恒通过年家和雍亲王的关系外放为四川夔州通判,有恩信,民为建生祠。(其前,四十八年九月年羹尧简任四川巡抚,刚刚二十九岁。胡期恒与年羹尧关系非同一般。)

  胡赴任时,顺路去常德府武陵县自己的祖居看了一看。笫一天在祖屋与众亲友见面。笫二天经过柳叶湖上太阳山祭祖。笫三天参观常德府的风景名胜古迹比如杨家牌坊、笔架城、荣王府旧址和德山等。

  常德府城(也是武陵县城)历史厚重,有众多知名街坊。战国晚期,秦国大将白起攻楚,留副将张若守黔中。张若于公元前277年在常德城东一带筑城,开启了常德城2千多年的漫长而又厚重的历史。战国时期楚国令尹春申君在常德“养士三千,皆蹑珠履”。常德因此有“珠履坊——府前大街”。为纪念古时的高德隐士善卷,而有“宣化坊”。为纪念明永乐年间武陵人奂忠捐建预备仓,而有“丹桂坊”。为纪念明朝陈策、陈大韶、陈禄祖孙三代先后中得举人、进士(举人、进士常被人誉为“锦绣之士”),而有“绣衣坊”。明清时期,笔架城所处的常德西门一带,有“儒士之林”的美誉,故又名“儒林坊”。等等。

  胡期恒的祖屋在常德府城(也是武陵县城)的“大西门”旁边。“大西门”一带,堪称文化福地。常德的府学、县学、文庙、文昌阁多设于此,从这里走出去的举人、进士数不胜数。据传,当年大学士杨嗣昌和太常寺卿龙膺等几大家族聚居于此,出了几十个进士和举人;西门外的柳氏一家就出了柳拱辰、柳中、柳应辰、柳猷、柳平五个进士,人称“五柳”。“大西门”附近的杨家牌坊,名气很大。

  由于西门一带礼仪学教之风盛行,出的官“顶子”多,所以这里修建的府弟就不少,而且大都是富丽堂皇的窨子屋(也叫荫子屋)。红黑漆的盘钉大门,门上虎口门扣,门前石狮耸立,甚是庄严肃穆。这里街道整洁,出入行人多着长袍马褂,戴瓜皮帽或大礼帽、斯文有礼。常德非常著名的“荫子屋”,是典型的南方四合院。从名称上看,窨子屋有封妻荫子的含义在里面。

  常德窨子屋的格局基本上是:片石砌1米左右基脚,大厚青砖砌8米顶,盖以黑瓦,檐边粉刷白石灰,绘有花鸟山水人物,檐牙高翘。四面高墙方方正正围成“一颗印”的形状。荫子屋都坐北朝南,大门照壁上方有色彩斑斓的绘画,或大禽猛兽,或松菊梅兰。高高的门槛里面是天井,经过百年风雨侵蚀,青石板上长满了青苔。廊阶铺的也是青石板,大的有4米长,1米多宽。院子多为两层穿斗式木结构,因地面铺设青石板的原因冬暖夏凉。有一些较大的“荫子屋”,是安徽来的大盐商建的,有上下两层,几十间房紧密相连,人在各个房间走动时,晴天可以不晒太阳,雨天可以不打湿鞋子,“荫子屋”内的天井使得每个房间的通风采光都很好。

  第一天,胡在祖屋与众亲友见面述谈,并在大西门走了走。第二天,胡在亲人们陪同下经由柳叶湖上太阳山祭祀祖父胡统虞。

  第三天,胡一行人参观游览常德城内外风景名胜。首先看了笔架城。那天早晨,鲜红的朝阳投下千丝万缕,编织成一张张金色的网,平铺在沅江江面上。几艘乌蓬船悠然地划行于网格中,鸬鹚立于船头,渔夫弯腰划桨,如同一叶剪影。矗立江边的笔架城披着一层金纱,宛如朝阳中的新娘,神秘又圣洁。那曾架于笔架城、为古武陵书写“人文蔚起、文运昌盛”的如椽大笔,被古往今来尚学的武陵人紧握,做了最尽情的挥洒。蓬勃的诗情、泉涌的文思从笔架城畔,从魁星手中的朱笔流泻,与万丈霞光一道,在沅江沿岸细无声息地流淌。

  青砖砌成的笔架城“五垛并立,形如笔架”,关于它的筑城历史,历来流传着很多动人的传说,。笔架城始建于元代,大将军哈珊镇守常德时居功自傲,认为只有梁山当笔、沅水作墨才能抒就他的不世功勋,于是,他建造了搁置梁山笔的笔架城。相传因为有了孔庙才有了笔架城,不然孔子著《春秋》时,他的那支如椽之笔该往哪里搁。但全国孔庙何其多也,却唯独常德有其笔架,不能不令人称奇。

  笔架城建成之前,所处位置,历代便是武陵群贤毕至之地。从这里赴京赶考金榜题名步入仕途者不胜枚举。宋代“五柳”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柳拱辰、阳,雨天可以不打湿鞋子,“荫子屋”内的天井使得每个房间的通风采光都很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