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二提缝合术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张大夫这边正为难着,却见之前走在最前头,被称作杨公的老者蹲到了伤者身边,他伸手轻触患者伤处,碰了一下,又抬起手。

  他手上就隐隐现出了一片血印子,虽然之前就用过针灸,后来上了药又包扎了好几道,可这伤者患处的出血状况明显尚未完全止住!

  杨公就起了身,忽地对着刘老爷子道:“老刘,这血止不住,问题大着呢,要不然,你来缝?”

  缝?

  缝什么?

  这人伤了还真能缝?

  杨公说话太惊人,他言下之意,竟是赞同江慧嘉之前提的那个缝合之术!

  在这位杨公接话之前,众人可都只当那位突然说话的小娘子是在胡说八道呢!许多人心里都是这样想的:妇人之见,何其可笑,理都不需理的!

  被点名的刘老爷子倒是神色不变,他只慢吞吞道:“缝合呀?老头子我老眼昏花,只怕一错手,将人缝坏了。”倒也并不斥责说缝合之事不合理,只是摆出自己不能动手的理由来。

  他说的又是实情,外科大夫,若没有经验,至少还需有眼力。可刘老爷子在外科方面一没经验,二没眼力,这事情自然不能做。

  杨公又看向张大夫:“小子,那你来!”

  张大夫论年纪其实也有三十多岁了,但在这位更老的杨公面前,他却只有被叫“小子”的份。

  张大夫小心回道:“杨公,晚辈从未行过缝合之事。更何况,这也没有器械啊!”

  “要什么器械?”杨公冷笑道,“剪刀?针线?净水?烙铁?药膏?不信你这悬壶堂内找不出这些寻常物件!”

  张大夫忙道:“杨公,古医书有记载,外科缝合应以羊肠线为佳,我们这里一时间却到哪里去寻羊肠线?”

  杨公就嗤一声:“羊肠线你都知道,还说不懂外科缝合?可别欺我不是医者,便以为我当真四六不懂。以丝缕缝合外创口,也是古来有之,何必非羊肠线不可?内创多用羊肠线,外创则用丝缕。辅以净水祛毒,膏剂镇痛,不比如今好?说来说去,还不是你等自诩儒医,不肯动刀针。岂不知,动刀针并非残忍,不肯动,才是假仁慈!”

  一番话说得,张大夫面皮隐隐涨红。刘老爷子则微将头偏至一边,只做叹息状。

  江慧嘉旁观了事态发展,倒是对这个杨公的身份好奇起来。

  他不是医者,可他在外科方面竟有如此见地,又甚是得人尊重,想来身份非同一般。

  江慧嘉还知道,华夏古代的外科技术之所以到了后来不但没有大的发展,反而逐渐没落,其实与宋明以后出现的理学思想有很大关系。正如这位杨公所说,今时医者大多不肯动刀针,其实并不是不懂得刀针之术在外科方面的大用处,而是往往自诩仁慈,害怕被正统斥为异端,这才不肯动,不敢动。

  正所谓君子远庖厨,“君子”们连庖厨都不愿意进,害怕宰杀了牲畜影响到自己的仁慈之心,又怎么肯在人的身上动刀针?

  但这大靖朝毕竟不是大宋朝,理学思想尚未形成道统,因此相比起后来,这时候的人们对外科手术的排斥也还远未达到高峰,就比如这杨公,他就是赞同外科手术的。

  江慧嘉心下又动了一动,忽然就在一片安静中,又对着张可他在外科方面竟有如此见地,又甚是得人尊重,想来身份非同一般。

  江慧嘉还知道,华夏古代的外科技术之所以到了后来不但没有大的发展,反而逐渐没落,其实与宋明以后出现的理学思想有很大关系。正如这位杨公所说,今时医者大多不肯动刀针,其实并不是不懂得刀针之术在外科方面的大用处,而是往往自诩仁慈,害怕被正统斥为异端,这才不肯动,不敢动。

  正所谓君子远庖厨,“君子”们连庖厨都不愿意进,害怕宰杀了牲畜影响到自己的仁慈之心,又怎么肯在人的身上动刀针?

  但这大靖朝毕竟不是大宋朝,理学思想尚未形成道统,因此相比起后来,这时候的人们对外科手术的排斥也还远未达到高峰,就比如这杨公,他就是赞同外科手术的。

  江慧嘉心下又动了一动,忽然就在一片安静中,又对着张氏说道:“大嫂,你说这事奇不奇怪?依我看来,这缝伤口不与缝衣服是一个道理?衣裳破了要缝起来,人身上裂了口子不也一样要缝起来?既然如此,缝便是了,为何竟叫人如此为难?”

  她这二度口出“妄”言了,旁观众人又是一呆。

  再看她年纪轻轻,更身为女子,竟两次大胆说话,一时就纷纷侧目。

  杨公却再次大笑起来,他从知道外科之术以来,就常常提起,却每每总在人前受挫。十几年来,竟只有江慧嘉这样一个年轻小娘子不但认同他的观念,更还两次主动提起。杨公简直都要生起得遇知音的感觉了,要不是江慧嘉年纪太小,又是女子,他必定立即上前,与江慧嘉交心长谈。

  虽然男女有别,年龄有差,杨公不便太热情,也还是转头过去,欢喜道:“小女娃甚是通透,可不就是这么个理?可笑许多人,不是看不穿,只是不愿意。”

  张大夫被说得脸皮通红,只能频频将视线投向刘老爷子,很有请他示下的意思。刘老爷子却老神在在,八风不动,仿佛这位杨公所指责的一切都不过是耳旁风,与他并无半点干系。

  一时气氛又有些尴尬了,杨公眉头微动,正要再说话,忽然从里间就奔出一个小学徒。

  却是此前给张大夫打下手的文青,他一溜小跑过来,朝着大堂内的几位老人家团团打了个躬,忙又对张大夫道:“师父,人参当归汤熬好了,可是要端过来?”

  原来他是张大夫的亲传弟子,难怪张大夫吩咐他最顺手。

  他来得及时,解了张大夫的尴尬,张大夫轻轻松一口气,连忙道:“快端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