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名将徐荣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这世界上有太多遗憾。



等我足够强了以后,我就……



等我有了足够的资本,我就……



等我XX以后,我就……



可真当能够去做某件事时,你还是会有借口等待。



今日张瑞若是等大军攻克安邑以后再管大阳百姓死活。



待攻陷安邑以后,张瑞就有足够的借口。反正已经等了一段时间了,让大阳百姓再等一段时间吧。



待我扫平了流落境内的南匈奴单于,我再去平定大阳。



等扫平了匈奴单于,说不定又有各种各样的借口。



等真的拖无可拖,大军进入大阳时,大阳百姓的尸体都已经化为枯骨了。



而且自己当初穿越汉末之时,便是立志要解百姓之倒悬,尽早结束乱世,保存华夏元气,以防止五胡乱华的惨剧发生。



如今百姓疾苦,正需要自己伸出援手。



若自己选择了冷眼旁观,那还有何原则可谈,与董卓那种灭绝人性的混蛋有何区别?



张瑞从来不曾忘记,自己虽身在汉末,灵魂却来自未来!从小生长在一个富足的国度,家国社会耳濡目染的是仁义礼智信,德智体美劳!



在那富强文明的国度,家国社会花费巨资将自己从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培养成一位大学毕业的社会学学士,真正做到了,即便一猫一狗一兔一鸟,亦是见其生而不忍其死。



曾经在那富足的社会,大部分宅男都不忍心亲手杀死一只小猫、小狗,更别说杀人。



到了这汉末,自己就能堕落到冷眼旁观无数深受苦难的百姓苦苦挣扎?



那自己不是成长了,而是已经失去了人性!



张瑞态度坚决,不容人反对。



众人反应不一而足。



例如慷慨雄烈如建义中郎将府主簿审配者,面色铁青。岂能因数万百姓死活而耽误雄功伟业!



而太守府主簿裴绍,则双目红润,激动的奋笔疾书。主公虽已建功立业,但赤子之心未改。还是当初那个身心全系百姓死活的少年。



若非当初主公仁心厚爱,为多一名百姓存活而欢呼雀跃,为多一名百姓去世而黯然神伤,自己断然不会屈身从贼。



卫觊则是努力的屏住呼吸,竭尽全力想隐去自己的存在感。



因为卫觊敏锐的发现,好像自己的一席话,导致两位权势最大的幕府主簿产生严重分歧。



河东太守府主簿激动地热泪盈眶,恨不得高呼主公仁义。



而建义中郎将府主簿则面色铁青,虽然一言不发,但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他的愤怒与无奈。



不过卫觊内心深处,还是更倾向于赞同主公当前决议。



不同于张瑞,卫觊更多的是从功利角度思考。若人心在我,大业早晚可期。拯救大阳百姓或许会拖延大军兵锋。但却能赢得河东人心。



无论官僚将校还是士绅黔首,都没人会希望自己的主公是个刻薄冷血的功利之人。



自古以来,人们心中的明君都是能抱以仁义,能施行仁政的。



至少生长于儒学官宦世家的卫觊,此刻对主公仁义是敬服不已。



盯着地铁图,张瑞负手而立,眼神平静如水,心中却带有狠意。



审配固然有大才,但若敢恃才傲物。

<他的愤怒与无奈。



不过卫觊内心深处,还是更倾向于赞同主公当前决议。



不同于张瑞,卫觊更多的是从功利角度思考。若人心在我,大业早晚可期。拯救大阳百姓或许会拖延大军兵锋。但却能赢得河东人心。



无论官僚将校还是士绅黔首,都没人会希望自己的主公是个刻薄冷血的功利之人。



自古以来,人们心中的明君都是能抱以仁义,能施行仁政的。



至少生长于儒学官宦世家的卫觊,此刻对主公仁义是敬服不已。



盯着地铁图,张瑞负手而立,眼神平静如水,心中却带有狠意。



审配固然有大才,但若敢恃才傲物。



自己亦不介意将其调出幕府。



今日便是要看一下这位慷慨雄烈的审正南究竟如何行为。



是否会因为自己决断与其提议相悖,而无所作为,或者从中掣肘。



房间内一时陷入沉寂,只剩下裴绍奋笔疾书的沙沙声。



片刻后裴绍写完通牒,奉于张瑞面前,问道:“主公,且观之可否?”



张瑞一目十行的看完,回复道:“可!”



裴绍立即躬身行礼,说道:“绍这便去选派信使,即刻发檄大阳。”



待裴绍离去,审配则拱手说道:“主公,既传檄文,便不可不防范不虞。一旦大阳守军枉顾太守府通牒,吾等需即刻立威立信,沿河西进。”



张瑞满意的点头。



审配还是那个慷慨忠烈的审配。能慷慨死节者,怎能不尽忠职守。



“当为之奈何?”



审配手指黄河,说道:“堂堂之阵,我太原大军不弱于人。正面对垒大阳守军,全靠将士奋勇。然吾等需谨防驻扎渑池的董卓所部。可令铁骑沿河巡视,待敌半渡而击之。”



张瑞转而看向卫觊,问道:“可知大阳守将何人?”



卫觊拱手,恭敬的答道:“主将乃董卓女婿牛辅,副将为董卓麾下中郎将徐荣,似籍籍无名之辈。我大军所忧者便是不知大阳境内守军几何。”



张瑞眉头高耸。



事实正与卫觊所言截然相反。



大阳守军有多少,张瑞完全不在乎。最多两千而已。



董卓全军上下只有五千人,后来董卓进京时,只带了三千步骑。董卓自思兵少,便令部下夜间出城,白日则大张旗鼓的进城。如此数次,洛阳诸公皆以为董卓大军人多势众。



所以大阳县内的守军最多两千人。



张瑞如今手中可用的精锐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