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潘叔叔的故事之二第2/2段
“你说得倒是轻松,这1000万的钱从哪里来?”
“当然是从银行贷款中来啊!你不是新建了厂房吗?利用厂房进行贷款!我跟我父母亲说好了,家里的房子我准备拿来抵押,加上你厂房的贷款,加上亲戚朋友借一点,基本是可以凑够第一期的。有了第一期的款,第二期就轻松了,我们可以把这块滩涂直接抵押到银行,进行二次贷款!”
“问题是利息怎么付得起?1000万的利息啊!一年得要6个点的利息吧?那就是60万!”
潘叔叔听到这里,笑得更开心了,说道:“这个更简单了!刚才我不是说,二期的时候,把养殖塘分给养殖户进行养殖吗?每张塘按照二十亩计算,刨去路基,8000亩地大约可以建造350张塘左右,每张塘按照现在的市价每年能收三到五万元,要是建成投入使用后,别说利息了,第一年,基本我们就能拿回本金。”
“如果按照你这么说,为什么其他的人想不到到这里投资呢?”
“嗨,兄弟啊,你以为谁都能想得那么远?谁都能拿出这么多钱的么?!”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你怎么确定有人会过来承包我们的养殖塘?”
“这又是另外一个问题了。我所在的边防派出所,辖区的群众大部分是渔民。这些年你也知道,由于出海捕鱼的船越来越多,导致海上的资源越来越少,现在政府有要求,需要淘汰一部分小的渔船,还有三无的渔船,一些大马力的渔船,政府也规定了每年有禁渔期。你想想看,这些渔民一辈子与大海打交道,一下子不能出海了,他们能干啥?他们还是只能靠与大海打交道来吃饭。他们只能用他们所熟悉的办法进行生产,那就是海水养殖!我估算过,我们那个边防派出所的渔民就有好几千,还不算其他地方的渔民呢!别说是350张塘,就算增加十倍,我看都不够他们抢。”
“你从哪里来的消息?”
“边防派出所是管船的,政府的消息我们都能第一时间收到。”
“这么说来,这笔生意是稳赚不赔的?”
“还不仅如此。我的想法是,第三期,我们的滩涂就要被政府收购。”
“收购?那不是白给政府打工了?”
“不会的。这座沿海城市,素有七水两山一分田的说法,什么意思呢?就是说除了内水和外海之外,山特别多,真正平原很少。所以现在看来,在经济还没有完全发展的时候,土地是够用的。但是一旦等到经济发展起来,工厂、企业多了,城里的土地肯定不够用。到时候,咱们这一片滩涂,8000亩的地,它怎么不是政府眼馋的地方?我敢断定,不出几年,政府一定会转过头来向我们征地。那时候,就算政府给我们一万元一亩地,那就是八千万!兄弟,到时候你说咱们还干什么呢?在家养老好了!”
对于潘叔叔的分析,肖子轩父亲经过权衡利弊之后,觉得可行性很大,于是就到银行贷款,跟潘叔叔一起投资到这块滩涂里。
一开始工程进展地就很顺利,当地政府巴不得有人过来投资。在那个年代,1000万是一笔非常巨大的投资,肖子轩父亲和潘叔叔被当地政府作为重点投资对象优待起来,要政策有政策,要资金扶持有资金扶持,要打通各类环节,镇里和县里的领导更是不遗余力,甚至亲自带队去协调,很快,一座雄伟的大坝就建造起来了。
正如他们商量的一样,大坝建立后,不仅让饱受台风困扰的百姓得到了安全,而且带来了大片的滩涂土地。他们找到了龚州市最好的设计师,对正片土地进行了科学规划,建造了一大片整齐划一的养殖场。
得到消息赶来承包的渔民把他们公司围了个水泄不通。那段时间,他们每天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不断地跟渔民签订合同,把一笔笔的钱回收到公司账户里。
五年时间过去,他们从这片滩涂上收到了比投资资金多了好几倍的回报。
但真正让他们发横财的,还是政府对土地的回收。
那五年,是这个沿海城市高速发展的五年,由于政府招商引资政策的成功实施,大量的企业进驻这个城市,城市的土地非常吃紧。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