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四、悬待一致

  这就是攻防一致,攻击与防御相一致的意思。如果攻击与防御的动作相分开,即无法得到有效的打击。剑道常有“一致”的用语,但这并非指二项事物合成为

  一,而是表示两项事物均包含在一事物。例如所谓“悬中待”是攻击动作中兼有防御动作。这是悬待一致的基础观念。小野派一刀流有一绝招谓“切落”,对方攻进来时,吾亦攻进,将对方刀剑劈落防身,顺刀势同时攻打对方。这就是攻击与防御不对立,而一个动作兼有二

  个作用,即谓“相击之先”。因应招式多属“待中悬”。例如托刀击手法、折刀击面法皆是。

  五、三先

  先先之先、先之先、后之先谓“三先”。所谓“先”系抢先机制胜之机会。剑道非常注重抢先攻击。常谓攻击为最好的防御。始终制先攻击就是最安全的攻击。如有等候。

  方进攻始加以防御的意念,这绝非可靠的防御。由剑道能养成积极的性格,就是剑道始终重视“先”的缘故。

  1先先之先

  因双方都有先攻的意念。察知对方有抢先进攻的意念,吾制其先。抢先一步进攻的机会,谓先先之先。此时对方的先攻动作尚未表露,而吾制先抢攻。所以须预先察知对方的意念,属高度技巧。宫本武藏的遗著“兵法三十五条”中称之为“我悬敌之先”。经多年的练习,

  自然由对方的动态可以察知其抢先的意念。人的大脑如决定要作进攻随即通知双手举剑,右脚踏出,作进攻动作。在此瞬间如受攻击,大脑甚难立即变更命令,再通知手脚改作防御动作。所以对方有进攻的意识而开始动作的发招前一刹那,因其心理、生理解剖学上无法及时做出防御反应动作,属一种虚隙,自然为吾方攻打的绝佳机会。如跃入击面法属此。

  2先之先

  吾尚无先攻的意念,对方制先发招。而待其竹刀快要击中尚未击中之前,吾随即发生进攻的意念,而反攻制胜的机会。宫本武藏的遗著“兵法三十五条”称之为“敌悬来时之先”。此时对方的攻击动作正在进行中,生理解剖学上甚难变更动作,而对吾方的突发攻击作防御。所以此时亦为绝佳的攻击机会。例如“拨胴”等属此。

  3后之先

  对方抢先攻进来时,吾方将其竹刀折上、拨开、迎托、扫开等,以因应刀法制胜的机会谓后之先。宫本武藏遗著“兵法三十五条”称之为“我悬敌悬时之先”。此时不无漏接敌刀之可能,所以需要沉着的胆量及高度的技巧,为高段剑士所用的招式,初学剑道的人应研究前二者较宜。

  4“剑道形”所指先先之先

  右三项“三先”的分类系通常方法。注重动作之先后而分类。惟日本“剑道形”,即注重守方有无预察攻方的攻击意识而分类(所以“剑道形”的注释编释明长刀第一、二、三、五之四式均为先先之先制胜。第四、六、七之三式为后之先制胜。其实就动作形态而言,长短刀十式均属后之先制胜,均属因应刀法。

  六、四戒

  剑道最禁忌的心病有四。就是恐、惧、疑、惑。比赛中如有这四种心情发生,精神就无法统一,动作无法快如闪电,纵然发现对方有虚隙亦无法如意攻打。例如看到对方身体强壮而恐慌紧张就是恐。看到对方技术高强而惧怕不安,就是惧。对方的竹刀一动就猜疑是否要攻曲“面”,这是疑。看到对方右手有虚隙可攻,但又觉得好像是故意设陷诱r就是惑。因为剑道可以进攻的机会是一瞬即消失。如果心理稍生动摇,该千载一遇的进攻机会就无法抓住。这四种心病可以说是进攻的最大障碍。平常认真练习并参禅,就很容易到达无我的心境。而这种心病亦就不会发生。

  七、丹田、寸田一如

  脐下三寸处谓丹田,又称下丹田。两眼之间谓“寸田”,或谓“眉间”又谓上丹田。体气凝集于丹田即身体健康。精气集中于丹田即作进攻动作。在此瞬间如受攻击,大脑甚难立即变更命令,再通知手脚改作防御动作。所以对方有进攻的意识而开始动作的发招前一刹那,因其心理、生理解剖学上无法及时做出防御反应动作,属一种虚隙,自然为吾方攻打的绝佳机会。如跃入击面法属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