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第3/3段
八、剑禅合一
1日本德川初期,东海寺鼻祖。泽庵禅师。在其遗书“不动智神妙录”指出剑道是。“心剑合一”。禅理占六成,剑技占四成。在“无念无想、无我”的心境时,剑必随意进出,意到剑到,这就是心剑合一。
2剑道以无念无想之心境为终极最高目标。为发挥高度剑术技能,其精神状态,依其熟习程度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摒弃杂念集中精神。第二阶段是集中精神且能顾及四周动静。第三阶段是。无念无想之最高心境。这与佛门参禅之心境不谋而合。因剑道与参禅之终局心境相同,古来习剑者莫不时常坐禅。籍期进步之快速。
3
“不动智神妙录”第二项谓“不动心”即为能够随意移动身躯施展剑招之心境。第四项“间不容发”,第五项“石火之机”指明间不容发之快速剑招系发自灵感之迅速反射运动。达到不动心始会发生灵感。第七项谓精神如果拘泥于某一事物,即是“妄心”。第十二项“前后际断”谓攻击直后,身必须保持轻松无我之心境,以便能够随时注意迅速采取因应剑招。这是“残心”。
4剑道因自古受禅理之影响殊深,已成为剑即
禅,剑禅合一的特殊体育运动。
九、守破难
剑道的练习如仅遵守教师所教,于其范围内熟练,实尚不能满足。自古传来的优良剑招,因无法全部学熟,惟选择对手练习,努力超越对手一步。对手又超吾一步,互相研磨进展而开拓新境界。仅靠老师的传授,是无法达到目的。创造发展剑招的过程有“守破离”三阶段。最初学剑时,固须顺从老师所教,把它熟练体会,变成自的东西。以后试行突破老师教导的原则,招式心法,而如有新的心得则离开师傅,创成新招,改良旧招,开拓前代未闻的新境地,以期剑技的无限发展。否则剑招永远停留于一处难获进步。
十、无绳自缚。
学剑至某一阶段常有滞留现象之发生,虽然每日勤练,但仍打输于后辈。进退失机,剑招漫而击不中,心理越急手脚越不听话。这是因过份拘执于过去所学的招式,被对方看破招式之缺陷,致使被比吾较弱的对手进攻到无力反击。这种现象称为“无绳自缚”。任何人皆有此种经验。很多人到了这种地步就感觉不安、焦躁,开始厌恶练剑。例如在段外时期每攻必胜,洋洋得意。岂料晋升至二段以后却有时连段外后辈都打不过。此时必须更新观念,不求击中,不求获胜。尽量练习“舍身跃进之招式”或“进退、届伸、左转、右转之大动作招式”。如此改变练剑方式,自然渐能施出自由奔放的剑招,天空海阔的新境地自然展开,而能随意享受再更一层的进步。
十一、盈冲、虚实
把空气吸进满腹而丹田有力,就是盈冲,又谓实。吐尽气息时就是虚。“避实就虚”则是取胜秘诀。对方如以坚固的架势,施展强烈的攻击即是实,应避闪其锋,使其落空,善用吾力攻打对手弱点的虚,所以虚实的识别最为重要。但彼我的虚实,一瞬而转换。见实变虚,见虚变实,实之所尽则是虚,虚极移实。然而亦有表面为实内却为虚,或表面为虚腹内却为实,等等情形。所以必须准确地识破真的虚实,以一瞬的决断,一举攻打真虚始得获胜。如此以实攻虚是通常剑法,但如能够进一步再研究。以虚攻虚,以实攻实,以虚攻实的招式,即属上乘剑法。这已经是超越虚实的太极境界。
十二、调息要诀
1一切武术运动均与呼吸具有密切关系。例如瑜珈术、佛门参禅、太极拳等,莫不以调息为其重要基础。剑道亦不例外。体育运动平常皆采用西洋式呼吸方法。即胸式呼吸,以扩张收缩胸腔作呼吸。惟此法肺部底层之活气甚难完全排出,而且双肩之上下波动甚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