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战争胜负第1/2段
朱瞻基没有让这尴尬继续下去,举起酒杯对着众人敬酒道“众位爱卿,过去的一年里大家为了大明,为了朕日夜操劳,大家辛苦了,朕敬大家,饮胜!”说完朱瞻基一口将杯中酒干掉,向众人示意。
“谢陛下!臣等敬陛下!”众人也纷纷将杯中酒干掉。
朱瞻基挥手压下众人的声音说道“诸位,过去的一年我们取得一些成绩,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首先说说军事之事。
我们在这一年里,大军不断地向边墙内收缩,边墙的外的卫所城池已经所剩无几,我们退了,那些地方不会变成无人区,自然会有草原各部去占据。此消彼长之下,我们以后再面对草原异族时,就只能依靠边墙时时担心异族攻破边墙。
万里边墙处处都需要防守,这需要多少兵力,朕要为此花费多少军费?”
众勋贵武臣听完皇帝说的话,顿时兴奋起来,皇帝这是要改变仁宗的北方战略。武臣不打仗哪有什么存在感,只有打仗才能获得爵位、财富与荣光。
英国公张辅作为勋贵之首,站起身来表态道“陛下只要一声令下,臣愿为前驱,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朱勇听到打仗的事,也把刚才的尴尬忘记了,顺着英国公张辅的话说道“陛下若是北征,臣愿做先锋,为陛下开路。”
其他武臣也纷纷表示愿意为皇帝带兵杀敌,一时间宴会的气氛热烈起来。
朱瞻基敲了敲桌子,等声音安静下来才又说道“诸位光想着打,可想过怎么打,还像太宗时那样几次劳民伤财收效却甚微吗?”
众人顿时哑火了,他们是将军,不是莽夫,激动过后只要认真思考自然清楚盲目北征不但灭不了草原部落,弄不好还会把大明拖垮。
众人都将目光投向皇帝,想知道皇帝是不是有了什么新的想法。
朱瞻基没有说具体的军事部署,而是问道“野战之中,决定胜负的因素有哪些?”
这个问题对于这些经年老将来说简直就是送分题,阳武侯薛禄终于捞到说话的机会“陛下,野战之中,决定胜负的因素有很多,有时候一场大风,一场大雨都能改变胜负的走向。
这也是为将者要懂得天时地利的原因,主动选择战场与被动选择战场所带来的差距非常的大。”
听着薛禄的话,朱瞻基知道自己问的有些笼统了,于是缩小范围问道“如果双方的天时地利人和都差不多,那决定胜负的因素是什么?”
“若是没有任何计谋策略,正面作战比的就是军队的士气、装备、训练水平以及军队的数量。”薛禄回道。
“既然如此,朕问一下诸位,我们在草原上作战可占天时地利人和?”
众人摇头,草原是蒙古部落的主场,汉人进草原不迷路就是好的,而草原牧民从小就生长在这里,熟悉草原上的每一寸土地,更清楚草原多变的天气。就连草原牧民也会视汉人为入侵者,天时地利人和一样不占。
汉人进入草主动选择战场与被动选择战场所带来的差距非常的大。”
听着薛禄的话,朱瞻基知道自己问的有些笼统了,于是缩小范围问道“如果双方的天时地利人和都差不多,那决定胜负的因素是什么?”
“若是没有任何计谋策略,正面作战比的就是军队的士气、装备、训练水平以及军队的数量。”薛禄回道。
“既然如此,朕问一下诸位,我们在草原上作战可占天时地利人和?”
众人摇头,草原是蒙古部落的主场,汉人进草原不迷路就是好的,而草原牧民从小就生长在这里,熟悉草原上的每一寸土地,更清楚草原多变的天气。就连草原牧民也会视汉人为入侵者,天时地利人和一样不占。
汉人进入草原就没有任何可以借助的力量,唯一能借助的就是官兵手中的武器与民夫在后方送来的补给。
“既然我们天时地利人和一样不占,那么我军的战力如何,朕不敢要求汉唐时的一汉顶五胡,若是同样数量的军队,我大明一千人对上蒙古一千人胜负如何?”
皇帝这话直击军队的核心问题,那就是军队战斗力问题,众人都知道如今明军的战斗力下滑的厉害。
一方面承平已久,军队都松懈下来。另一方面就是军队的补给越来越少,根本不能支撑大规模的常规训练,武器装备也开始变的陈旧不堪。
士卒的鸳鸯胖袄甚至几年都无法更换,更别说吃食了。不作战的时候,一天也就能维持一个饿不死的状态,吃不饱饭哪有力气训练,一支连基本的按时训练都做不到的军队战斗力能高到哪里去。
张辅是勋贵之首,别人可以装听不见不回答,他却不能不回答“陛下,大明的军制混乱已久,朝廷对军队的拨款也不及时,最重要的是现在贪腐成风,即使是军费拨到军队,经过层层克扣,到了士卒那里已经所剩无几。
别说地方卫所了,就是京营与九边强军,一对一的与蒙古人厮杀也不是人家的对手。
这也是太宗每次出塞都要调集大量军队的原因,只能依靠数量优势与鞑靼和瓦剌作战。”
“也就是说我大明出塞与蒙古作战,至少要出动敌人两倍以上的兵力才有可能取胜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