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一章 权力传承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朱瞻基船队在东方港休整了几天,正准备出发的时候,王瑾率领的舰队从东京城返回了东方港。这一下东方港一下子便热闹了起来。

  王瑾没想到会在这里见到皇帝,他是去年年初皇帝刚退位的时候离开大明的,并不知道太上皇要出海的消息。

  咋一见到朱瞻基,王瑾先是大喜,随后就是大惊,双膝跪地叩首道:“陛下!您怎么来了东方港?是新帝容不下您吗?”

  这话问的有些犯忌讳,好在他是内臣,还有些担待,若是外臣问出这样的话,一个挑拨天家的帽子扣上去,就算不死,这辈子的仕途也到头了。

  朱瞻基当然知道王瑾这话是出于对自己的关心,换了是谁冷不丁看到原本的皇帝突然乘船跑到了海外,也会新生疑窦。

  更何况是死忠于皇帝的海军,要说军队中除了羽林军之外,哪支军队最忠于皇家,那必定是海军,海军完全就是皇帝力排众议坚持下,才得以发展壮大的。

  朱瞻基上前扶起王瑾,拍拍他的肩膀说道:“王瑾!你不必如此紧张,是朕自己要出来的,你上次回来的时候与朕说在建中城北不远的河流里发现了金沙,朕怀疑那里有一座大金矿,朕是来淘金的。”

  “陛下!您想要金子吩咐臣,臣安排人专门给您淘金,想要多少臣就给您弄多少。”

  谷</span>“王瑾!你要记住,你是国家之臣,不是朕的私臣,朕已经退位,除了一个太上皇的名头之外,就是一个普通的致仕老头儿。

  这话以后就不要说了,免得传到皇帝那里,对你有所猜忌。”

  “臣永远都是陛下之臣,新皇若是用臣,臣就再为大明干几年,若是不想用臣,那臣就跟在陛下身边伺候陛下。

  臣不过是个无根之人,也没有子孙可以着想,来去都了无牵挂,唯独陛下的知遇之恩难以报答。”

  “朕不需要你们伺候,当初范安也是这么想,被朕狠狠地骂了一顿,你们这些人都是大明难得的人才,不为国效力,围着朕这个老头子干什么?

  如今范安依旧执掌着东厂,为大明兢兢业业地操劳,当今皇帝是个好孩子,他比朕心善,也比朕好相处,他会善待你们这些老臣的。”

  朱瞻基最担心的就是出现这种情况,只要自己还活着,这些老臣就依然把自己视作君主,在执行朝廷命令的时候,首先就是想到自己,来询问自己的意见。

  若是真的成了这样,那朝廷的威严何在,令出多门更会给大明造成很多本来可以避免的内耗。这一点上一定要让这些老臣明白,看来自己出海是最正确的选择。

  不然一些老臣在接到诏令之后肯定要来找自己,既然是交权了,那就交的干干净净,不然就会后患无穷。

  “陛下!臣还是有些想不开,您春秋正盛,为何就要选择退位,这大明是您一手打造起来的,您真的能放下心吗?”

  “既然交权了,那就放心,不然就不交权了,你就放心的回国吧!”

  王瑾见太上皇坚持,只好依依不舍地与太上皇道别,目送着太上皇的船队沿着海岸线向着南方航行。

  与王瑾道别之后,朱瞻基心里很不平静,一方面这些老臣对自己的忠心让自己万分感动,一方面也为大明的传承赶到担忧。权力的平稳过渡是一个国家莫大的福气,历史上太多流血的权力过渡都是因为权力的移交不能明确。

  朱瞻基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子孙因为权力的争夺而血流成河,要想保证后世权力的交接有个好的参照,自己就该给后世子孙做出一个好的榜样。

  南下的航程里,朱瞻基一直就在思考这个问题,如何保证权力的平稳过渡,如何选择继承人,这些都是千古难题。

  纵观历史,权力的传承往往都是到了老皇帝弥留之际才会进行,这个时候的权力传承因为时间紧迫都会显得非常的仓促。

  因为仓促就会留下太多的破绽,所以就会遭到很多的质疑,就会被野心者利用,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

  隋炀帝的弑父杀兄到底是不是真的,唐太宗真的是被逼无奈发动政变,还是唐高祖李渊赋予了太多不该给李世民的权力,宋太宗的烛影斧声到底是不是真的。

  这一切都是因为权责不明所造成的,要想权力平稳过渡,那就必须要态度明确,不给野心家留有想象的空间和造反的实力。

  然而权力的诱惑又有几个人能够抵御,就算是自己这个有着上帝视角之人,在选择放弃权力的时候也是经过了多番挣扎。

  仔细想想权力的传承根本就不是制度能够制约,一旦掌握了绝对的权力,任何制度都能被掌权者突破,如何才能掌握权力的人守住权力的边界,这是一个千古难题。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