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解元第1/3段
<p>这次聚会,卢飏着重讲了机械、农业等实物之学对于大明的重要性,比如改良的水车,改良的稻种,还有改良的兵器等等,让会员们更加认识到实物之学的重要性。</p><p>随后的几日,樊篱也回来了。</p><p>去岁,卢飏将樊篱带到京师以后,为了他的娱乐大业,将樊篱送到了一个戏曲班子里面学戏曲,知道秋闱快要放榜了,樊篱便也回来了。</p><p>在古代,科举绝对是一个家族最大的事,因为古代官员权力极大,即使是一个七品官员,也是掌管着全县数万百姓生杀予夺的大权,随便给亲戚朋友免个赋税徭役,找个挣钱的营生,那都是异常简单的。</p><p>所谓破家县令,灭门知府一点也不夸张,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事,在这个时代更是常事。</p><p>卢家庄的所有人都在等着放榜,刘启年也一天一趟的往这里跑,连带着正在建设中的水泥厂都没什么心思管理了,还有升叔,给英国公和定国公府造宅子的事也都撇到了一边,即使是肥皂厂里面的雇工,每日也在谈论卢家公子这次能不能中举。</p><p>这便是古代科举的魅力,若是卢飏中了举,这些人都会跟着沾光。</p><p>转眼到了八月二十六日这天,虽然没有约定必须得在二十六日放榜,但因为八月底的好日子也就是二十六日和二十八日,根据以往的经验,一般就是这两天,古代人都信这个,放榜也需要吉日。</p><p>到了二十六日,卢飏要去城内看榜,几个女眷也要跟着去,卢氏夫妇则在家里坐立不安,升叔一家和刘启年一家都聚到了卢家庄,等着放榜的好消息。</p><p>狗儿则骑马跟着卢飏一起去,等放了榜便立刻回去报信。</p><p>卢飏虽然觉得自己答的很好,但是也没有必中的把握,所谓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谁知道阅自己卷子的考官是不是欣赏自己的文章。</p><p>到了城中便感觉人多了起来,等再到北城贡院附近,人便更多了,马车已经赶不进去了,卢飏只能下车步行,卢飏让鱼玄机等人下车一起往前走,但是女眷们却是不应了。</p><p>随着卢飏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如今几个女眷对自己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特别是卢沈氏来了以后,女眷们只越来越向大家闺秀看齐了。</p><p>留下鱼玄机等人在马车上等消息,卢飏领着狗儿和大石头继续往贡院去。</p><p>又走了大约半个时辰,卢飏三人终于到了贡院门口,此时贡院大门已经被围的里三层外三层了,卢飏本来约的吴国祯他们一起来看榜,相约在大槐树下集合,但此时也没有见到。</p><p>卢飏让大石头爬到树上看吴国祯他们到了没有,自己咋和狗儿在树下等着放榜。</p><p>大石头没看见吴国祯他们,却看见卖小吃的摊子了,挤过去弄了些小吃,三人在树下吃了起来。</p><p>这时候大约到了上午十点多钟头,按理说应该要放榜了,人也越来越多,树下正好有阴凉,众人便都往树下面挤。</p><p>卢飏没办法,跟着大石头和狗儿,也爬到了树上,刚上了树,卢飏便发现国子监的同学了,吴国祯他们也在那里,大约几十个聚在一起,等着放榜。</p><p>贡院前面这几颗大树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长得甚为高大,每到大考之前,常常会有考生来拜树,也不知有没有用,不过这种只求心安的举动,即使在科技昌明的卢飏那个时代,依然存在。</p><p>卢飏在树上,站得高看得远,已经能看到贡院里面了,不过此时里面还没有动静,不知道那些大人们在等什么。</p><p>跟外面等着放榜的士子一样,乾清宫中万历皇帝也在等着这次顺天府乡试的结果。</p><p>“榜单还没出来吗?”</p><p>万历问大太监李恩。</p><p>“回皇爷的话,小的刚派人去看了,暂时还没出来。”</p><p>“这个左忠明还真沉的住气。”</p><p>万历皇帝自言自语了一句,接着又对李恩吩咐道:“派人去榜下守着,一有消息就立马来报。”</p><p>主持此次顺天府t;p>卢飏没办法,跟着大石头和狗儿,也爬到了树上,刚上了树,卢飏便发现国子监的同学了,吴国祯他们也在那里,大约几十个聚在一起,等着放榜。</p><p>贡院前面这几颗大树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长得甚为高大,每到大考之前,常常会有考生来拜树,也不知有没有用,不过这种只求心安的举动,即使在科技昌明的卢飏那个时代,依然存在。</p><p>卢飏在树上,站得高看得远,已经能看到贡院里面了,不过此时里面还没有动静,不知道那些大人们在等什么。</p><p>跟外面等着放榜的士子一样,乾清宫中万历皇帝也在等着这次顺天府乡试的结果。</p><p>“榜单还没出来吗?”</p><p>万历问大太监李恩。</p><p>“回皇爷的话,小的刚派人去看了,暂时还没出来。”</p><p>“这个左忠明还真沉的住气。”</p><p>万历皇帝自言自语了一句,接着又对李恩吩咐道:“派人去榜下守着,一有消息就立马来报。”</p><p>主持此次顺天府乡试的主考官是礼部侍郎左忠明,此时他正坐在贡院的明远堂中,面前摆着一张大红纸,这便是待会儿将要张贴的举人榜。</p><p>红纸上已经密密麻麻的写满了此次中试的举人名字和籍贯及所制的经义,但是唯独五经魁的地方却依然空着,而在左忠明的面前还有五份卷子,看样子五经魁首应该定了,但是谁排第一,也就是本次乡试的解元却还没有最后确定。</p><p>堂下十几个阅卷官分坐两排,全都静默不语,不过气氛却是有些古怪,因为刚才为了选哪个经魁做解元的事已经争辩了一上午,谁也不服谁,最后只能交给主考官来定。</p><p>能被选为五经魁,说明这五份卷子都是万里挑一的佳作,选谁做解元其实都可以,但是硬要从这五份卷子中选出最佳的来,还要服众,的确不简单。</p><p>礼部侍郎左忠明是万历七年的进士,二十三岁的探花郎,今年已经六十多了,乡试会试参加过多次,对于八股文章自然造化很深。</p><p>左忠明将五份经魁四书首题的卷子摆在一起,一一看过去,最后拿起其中的一份卷子,又细细看了一遍,随后道。</p><p>“圣人以年龄来类比做学问,此生以诗词来类比做学问的境界,不仅立意清奇,关键是与圣人之言有暗合之意,我辈穷经皓首,为的就是传承和发扬圣人之学,单凭如此立意,此卷当为解元,诸位可有异议?”</p><p>五份卷子,一上午的时间,这些人翻来覆去的都看了好几篇了,此时都要晌午了还没发榜,外面的秀才们都要把贡院的大门给拆了。</p><p>一众同考官也是心累的很,此时见左主考定了,哪里还有什么异议,关键是有异议也白扯,谁让人家是主考呢,选谁做解元可是主考官的权力,若是再扯扯起来,估计连午饭也吃不了了。</p><p>众人当下起身,随着左忠明行礼道:“全凭主考大人定夺。”</p><p>左忠明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