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自知青山释前嫌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旧社会把老师称作先生,管学校叫作私塾、学堂或是书房,先生都是靠着几个村子百姓你一斗我一升的接济养家糊口。建国后,统称书房为学校,“水寿学堂”虽小,但终是逃脱不了被改编的命运。这不,早在几十年前就被高家镇公社一纸公文改成了“龟寿小学”。

  因这学堂本是民众自发行为,公社是一度不予以认可,好在所有的运营过程中并没有实实在在的利益行为,又念在教书育人也确确实实是造福一方的好事,最终在政府经过几番论证商议之后一致决定予以保留。学堂保留了下来,就不得不根据体制要求改名。一切改革就绪,先生的任命却成了一大难题,镇上尚且师资匮乏,像龟寿村这样山高皇帝远的犄角旮旯又怎么可能第一时间配备相应的师资力量呢?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公社里负责教育的干事一机灵突然就想到了一直勤勤恳恳求真务实的青山先生。先生青山虽非科班出身更没有耀眼的文凭,但也打小跟着先辈怀玉先生识得些歌赋诗词。为人又勤恳好学,这么些年下来也算称得上是一方鸿儒。在教育干事的引荐下,青山也就众望所归的以一名民办教师的身份留在了龟寿小学。

  学校不大,学生也不多,最多的时候倒是有四五十个。不过却要根据上面要求分为四个年级任教。青山先生校长科任老师一肩挑,整日里来来往往穿梭在一间间土坯泥巴墙包裹着的课室里面,时不时的还要处理这样那样的争斗以及上级这样那样的检查。忙得简直是不亦乐乎,好在先生入一行爱一行,也算是将整个学校的大小事务处理的是井井有条。

  随着年岁的不断增长,尽管在乡、镇乃至整个县城教育部门的指标评定以及个人考核中,先生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无奈长期的伏案耕读伴随着岁月的流逝老眼昏花体力亦是大不如前。在三番五次的申请之下,上面终于派来了两名小学教师前来分担重任。

  自打姓宋的同那姓陈的两名老师一上任,青山的日子总算是好过了许多。这些年里除去一天几堂语文课,别的活计两个年轻人争抢着去干,也轮不上自个儿。这一日傍晚倒也闲来无事,索性跺了步子沿着甘河子一路哼唱着溜起了弯儿。

  这一路走着走着就不由自主的想起了自知哥,自打自知从车站退了下来,这几年里,哥俩虽一个村东一个村西这样隔河而望。内心却是隔了一道谁也不愿多说谁也难以逾越的鸿沟。

  话说这鸿沟就因为一件小事引起,那一日傍晚,天阴沉着下着蒙蒙细雨。娃娃们早已散学回家,青山倚着门框终于嘘了一口气。刚转身回房子躺下,就听得门外有人踩着雨水吧唧吧唧的向这边赶来。门还没开,就听得外面自知哥哥亲切而又急促的呼唤声。这些年以来俩人时不时的就聚在一起促膝长谈,青山掐指算着早就盼望着能与自知哥碰个面了,激动地连鞋子也没穿就扑过去为老哥哥开门。

  俩兄弟多日不见,自然格外亲密,凑在一起家长里短的是无话不谈。眼看着天色将晚,外面淅淅沥沥的下雨又喋喋不休。青山虽有不舍但又念在老哥要穿过发了水的甘河子,无奈也只能催促着自知赶紧离开。谁曾想就在出门的当儿,这自知从怀里摸出了个纸包儿硬是塞给了兄弟青山。还未待青山回过神来一转身就一溜烟儿消失在了夜色之中。

  自知一走,青山这不看不打紧,纸包一拆开平日里和颜悦色的青山先生,内心的火气不由自主的就窜上头来。这不是摆明了打脸呢么!青山二话没说连雨具也没来得及打开就追了出去。原来这自知因为到了年龄按照政府规定办理了离休手续,老人家一辈子兢兢业业的当差办事,也算是为国尽了一份子力。

  国家自然不会亏待了老人家,因早已超龄,自然少不了一笔额外的补偿金,谁曾想这自知老汉心里有愧,竟一分不少的送给了兄弟青山。这还不算,竟然连同领取退休工资的折子也一起送了过来。这不是摆明了闹生分,来打脸么!青山怎么可能接受,为这,俩兄弟冒着连绵细雨在甘河子岸边狠狠的吵了一架。人老了都显得格外矫情,俩人都怄着气,这一闹腾已是有好几年不曾往来了,逢年过节的虽心里彼此都想着对方,却总是谁也不愿低头认个错,总是派了晚辈们当替罪羊你来我往的走动着。

  青山一路思索着不知不觉的就来到了老哥哥成自知门前,正好腊月里公社里分的煤球还有剩余,不妨让老哥哥派人拉了回去以备不时之需。不想熟悉的大门上竟扣了一把大锁。

  先生一进村就看到四面八方的打谷场上都有人影在晃动,想着自知哥哥也毕竟在麦场上忙碌着。俩人一般的年纪,再没有谁能比他更了解自知老汉了。外表看着慈眉善目,实质上却是一位闲不住,又倔又犟的驴脾气模样。

  先生自有先生的名望。方圆几十里没有不认识青山先生的。这不,还呆坐在树底下歇息的几个孙媳妇儿一眼就瞅见了沿着麦场斜坡往这边走来的青山先生。连忙起身相迎。

  自知老汉一转身,正好同那老伙计打了个照面......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