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何来第1/2段
草原的雨季总是和热季连在一起,四季分明。今天,天灰蒙蒙的,云层孕育雨露,紧张的氛围中,一幅诗情画意的样子。乌云夭矫天欲雨,人行草原共徜徉。这样的天气,没有曝晒,最利出行。
三儿心里想象着,被旋风带上天的那一幕景象,一边慢慢跟随着前行。一队人顺着综综流淌的小溪,向西北的方向斜插而去。这是他们来到过最远的地方,前行两小时的样子,从直机草的洞口穿行出来,豁然开朗,像桃花源记的描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然间,就出了荆棘林,小溪缓缓地流向宽阔。在众人惊异的目光中,一处百亩大的池塘尽现眼前,一人多高的直机草和荆棘从包围着整个池塘,夹岸数百步,芳草凄凄,落英缤纷,象是森林中的湖泊,却是草原上的清澈。
东南边郁郁葱葱的芦苇荡围绕着深绿色的池塘,迎风的芦苇似女子长长弯弯的睫毛。真是:池如明眸,芦似睫毛。这是草原天然的眼睛。三儿喜欢那样的睫毛,一如喜欢池边上茂盛的芦苇,喜欢它深绿青兰的颜色,如柔弱女子的手臂,摇曳着风情,纤细、碧绿、古典、敏感,稍一点点风尘,它就摇摆。没有风的摇摆,那是危险的感知。
塘中有岛,茅草葱茏,没有人,没有动物,甚至没有飞鸟。真是一处美妙所在。
三儿眼睛一亮,那岛上如果能住人,池塘中的小岛,难道不是最好的避护所吗?
可是,可是,这里为什么又那么似曾熟悉,有前世小时候的味道,冬天打雪仗,滑冰,疯了似的在草原上奔跑,疲了,累了,烦了,就在小西潭光秃秃的小岛上挖雪洞,不让家长找到。
神似而形却不似。三儿前世生活的地方,可是没有这么多的直机草围着它。只有细细的尖草地,半尺来高,这是儿时放牧玩乐的去处。如果没错的话,再往西去,前世是一片广袤的草原,视眼广阔。儿时放牛间隙,经常极目远眺,西北开阔,能骋怀游目,一望无际,一马平川,一览无余,极目处远山连绵。
数来者顺,知往者逆。三儿脑袋里细细的揣磨,顺着一路走来的方向,沿着小溪的流向,往上倒推。在前世,村里根本没有小溪,不过有一条干河床,一下雨就顺流而下,浩浩荡荡的浊水,汇入这个池塘。那河床若是穿村而过,一直往东,再向南,再偏东,就是小溪的源头,现在部落人落脚的地方。
想到这里,三儿激动的浑身颤抖,在心里大声的喊叫,我知道这是哪里了!我知道这是哪里了!
如果没有错,再往西去,就是草原上的明珠,那个一半淡水、一半咸水的阴阳湖,那个草原上的海子。
这是鬼方,这是代郡,这是拓跋,这是柔玄。这是内蒙古边缘和冀北山地的交界处。这是三儿儿时生活过,再也回不去的地方。
这是故乡!这是老家!这是思念!这是善良出发的地方!
说起故乡,三儿对故乡的思念,多是乡愁。小时候,三儿的乡愁是两个假期,一寒一暑一元钱的车票,三儿在城里这头,妈妈在故乡那头。长大后,三儿的乡愁是来往的匆忙,一来一去一阵子的停留,三儿在千里的外头,妈妈在故乡的坟头。
在三儿心里,故乡也太小了,小到只有两字,并藏在心里最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