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逃荒岁月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他听我说要去东北,叹了口气,思量了半天说:“小于,要不你到我老家去吧,那里是市郊,我才盖了三间砖房,没人住……”

  我喜出望外,立即答应,他给我留了地址,画了路线图。秋后,树已经落叶,地瓜也已经刨完晒干拾回家,我领着五岁的儿子雨田去逃荒了。

  没带什么行李,只是用一个纸箱子带了一些草药,自己种的也有山上采的。我们先到了济南,在解放桥找着干建筑队的三弟,他那时在省军区里盖楼,在他那里住了住脚,半夜里就领着雨田去赶火车了。

  马路上路灯昏暗,很寂静,人影一会儿拉的很长,一会儿缩的很短,几乎没有行人。天气已经变冷,我紧拉住孩子的小手,孩子很懂事,也很听话,跟着我紧跑,那天晚上足足跑了三十多里地,赶到火车站,三弟亲自把我们爷俩送到火车上。

  第二天中午就到了衡水,按张师傅指点的路线,离火车站五六里地的地方找到了那个村子。那个村子也很破烂,大部分是土屋,张师傅家旧房子是古老的瓦房,没拆掉的几间里住着一个姓苏的工人,一家人挤在里面,破破烂烂的。

  张师傅在旧地基上盖了三间砖房,才盖完,没人住,里面什么也没有。张师傅平时不在家,正给村子里办工厂。为了我的事,张师傅专门回来一趟,他领我认识了一家姓高的老乡,老乡有三个姑娘,都苗苗条条,丰满俊俏。他家还有个赶马车的男人,已经四十多岁,仍是个光棍。

  高家一家待我很好,常去他家里吃饭。他们的生活也很清苦,常在锅里煮一种叫蔓茎的植物,象我们山东的疙瘩菜,但比疙瘩菜还难吃。

  我常把孩子撂在他家里,自己去跑安家的事。

  我还去过城南的马家村,那儿是张师傅的姐家,他有两个外甥,大外甥在村里当会计,二外甥当兵,外甥女考上了师范学校。

  马家村的土地比张家村的好一些,没有盐碱,她家的生活也好,我去了也很亲热,炒了几个菜,在炕上小桌上招待我。后来,马家村答应我在他们村里落户,给我办理户口迁移手续。我得到消息已是夜里了,把孩子舍到姓苏的家里,自己一个人去马家村开迁移证明,心里很高兴,仿佛一家人终于逃出了虎口。

  在河北衡水的日子,是我这辈子行医的开始。他们那里缺少中医,据高家讲,离他们村十里地的一个村子里有个老中医,老百姓看病都是赶马车去请,那大夫身价高,有时用大红马还请不来。乡邻们听说我会看病,自然喜出望外,便天天有人找我看病,把脉,看舌苔,谈病情,然后把带去的草药送给乡亲们,很受欢迎。给张师傅的妹妹看过消渴症,她给儿子雨田做了一个花棉袄。

  为了办理户口,我带儿子回到了山东老家。

  回来后,没想到村子里不给办理迁移手续,理由是公社党委有指示,不准人口外流,许多闯关东的盲流们已经遣送回来了。父亲这时也坚决反对我带孩子出去,他说:“要逃荒,你们自己去,孙子我得留下!”

  户口起不走,逃荒的梦想破灭了,妻子说我是胆小鬼,不敢走。为此事我后悔过多年,若当年去了河北衡水,也许早就是乡间名医了,那儿真的缺中医。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