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精神支柱第2/3段
李生住在岳家,岳父是老实巴脚的庄稼人,为人诚实厚道,岳母和蔼可亲。他们有五个女儿,李梅是老大。李生一家三口住在一间南屋里。
李生老师写县志时采访了许多抗日时期的英雄们,对东岳武装起义的故事很熟,材料也积累了很多,打算写一部抗日战争题材的长篇小说。我们无话不谈,他常我送到村西的砖瓦窑厂。
有一个星期天我去找他,他说:“你今天帮忙和我去弄点粮食!”
我说:“去哪里?”
他说:“杨庄,是仪山镇党委秘书赵法联系的。”
我用自行车带着他去了新城南面的杨庄,那时还没有新城,走的是土路,赵法已等在那里。赵法身材中等,浓眉大眼,方脸膛是国字型,是一种有官运的貌相。他叫来仓库保管,从一间仓库里给李生装了一袋小麦,过了称付了钱后,由我帮着推回他家。
那是第一次认识赵法,他也是个文学爱好者,后来他调到县志办公室,有一次他给我说,组织部准备调他去下面做镇长,让我回去跟他干。
我说:“行啊,反正在矿务局也是个代课老师。”
结果,他没去做镇长,调到东岳日报社当编辑去了。我们一块参加过东岳市文学创作班,他也穷的只有一条裤子,有一次扯了个洞,我帮他找了针线缝起来的。我们成了真诚的朋友,他出版的长篇小说《野火春风》后,亲自开车到矿务局给我送了一本。
李生老师最大的困难是盖房。村子里给了他家一块地皮,妻子很能干,自己用泥块垒墙,繁重的活都是自己干。屋墙垒起来,却买不到檩条。我回老家找了看山林的队长,给他联系了买树的事。
一个星期天,我和李老师爬上雨山,他去寻找粗一点树木,我去用手锯杀,再一棵棵从山上扛下来,从早上锯到傍晚,才杀够四间房用的木檩。我驾着地排车从山上下来时,已夕阳西照,正好村子里有位老人去世发丧,儿孙们点炮为他送行,九声火炮惊天动地,高空中烟尘滚滚,我正巧从拉车从送葬的队伍里穿过,真有些悲壮的味道。
拉车四十余里到他家时,已经半夜了。
他的房子盖好后,我去他的新家看过,正房四间很敞亮,院子里栽满了青枝绿叶的花草,清香幽静,一家人其乐融融,很有成就感。
李生考大学时是山东省第一名,是山东的状元。上小学时,绘画作品就参加了全国大展。后来成了作家,发表了很多东西。他用才智和汗水证明了他价值。他是如兰之草,虽源自山野,却高贵儒雅,得到了家庭和社会的承认和尊敬。
文学是我心里的一缕阳光,让我感到温暖而明媚。
一个星期六的早饭后,教导主任周良告诉我:“省清河出版社来了电话,让你去一趟。”我立刻给东岳文化局的白云书记打电话询问了一下,他说是他把我的小说《乡魂》推荐给了张良社长,希望他关照一下。
第二天,我到市场上买了二十斤花生米、十斤鸡蛋,坐车去了济南,从长途汽车站乘四路车到省府附近下车,然后步行到出版社招待所住下,下午就去了出版社。清河出版社在一座二层小楼上,二楼南边路西有个门口挂着出版社长的牌子,我有些怯懦,犹豫了半天,最后敲了几下那木门板。开门的是一位五十多岁的长者,头发有些斑白,面色红润,中等个儿,很和蔼可亲,两个眼睛放射着温柔而润润的光芒,他微笑着问我:“你是东岳来的吧?”
我嗯了一声,他呵呵笑着:“快进来,快进来!”
我小心翼翼地走进了出版社长的办公室,坐在冲着门口的单人沙发上。
他给我倒杯开水,边整理他写字台上的一撂书稿,边和我说话。问我多大了,家里有什么人,到矿区工作多少年啦,是否是正式教师,家属做什么……
他问得很仔细,我一一诚实的回答,唯恐有半点差错。他是我一生中第一次见到的出版社长,也是我第一次走进正规的出版社。
中国那个时代,出版一本书就能功成名就的。我幼时读过的《苦菜花》、《林海雪原》、《红旗谱》、《野火春风斗古城》、《红岩》等等阳西照,正好村子里有位老人去世发丧,儿孙们点炮为他送行,九声火炮惊天动地,高空中烟尘滚滚,我正巧从拉车从送葬的队伍里穿过,真有些悲壮的味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