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初试牛刀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那段日子,很怕碰见熟人,怕碰见老师们,怕别人说自己不务正业。

  开始,老赵吃了我的中药,效果并不明显。我犹豫着是否坚持下去。但一看见他那双充满渴望的眼睛,我便坚定了给他治疗下去的信心。

  路是人走出来的,无论什么样的路,只要自己坚持走下去,其实是都能走得通的。只要敢于向前跨出去,哪怕是很小的一步,也远远胜过胆怯的裹足不前。

  那年的暑假,我放下了文学创作,用全部的精力去研究医学,我找出了家里所有医学书籍,下功夫研究牛皮癣的病因病机,从单纯的治疗表皮,到调理气血和脏腑经络,我对这顽疾的认识获得了一些突破。

  当赵老汉头上的皮癣开始消退时,我心里充满了喜悦。最后他全身的皮癣都已退去,仅剩背上一块,粗糙如皮革,攻而不消退,我打算熬制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的黑膏药给他试试。

  幼儿时,随父亲熬制膏药,是在老家东院里那棵大槐树下,点一个木柴火炉,锅里加满香油,父亲让我摇扇催火,他加药搅动,搅药木棍必须用槐木的,按顺时针搅动,下药时不让我在场,怕惊了药神。

  妻子随我父亲熬制过膏药,她烧火掌锅,我下药,火力太猛,一下子点燃了锅里弥漫的油气,哄的一声,火光冲天,我赶紧用水去浇,火焰更旺,火苗子窜到了窗棂,眼看要成了火灾,妻子果断地将一铝盆扣在了锅上,这才压住了火苗。黑烟和呛人的药油味在院子里弥散开,引的老师们好奇的观看。

  膏药总算熬好了,给赵老汉送了去,嘱其自己贴,自己换。开学后,我又担任高三毕业班的班主任,天天忙的团团转,也顾不上赵老汉的癣好没好了。

  大约过了两个多月,我和妻子上街买菜,突然我被一个人捉住了胳膊,那人大声喊叫:“于老师,俺可找着你啦!找的好苦啊!”

  我吓了一跳,回头看,竟是我治病的赵老汉的妻子,心想坏了,可能她男人的病厉害了。老太太死死抓住我,我看见她笑得满脸皱纹象菊花,咧开嘴巴嚷嚷:“你给老赵治好了病,我感谢你都找不到地方!”

  我见她挎了满满一篮子鸡蛋,还有红糖、茶叶。

  学校里有名女教师在学校门口租了一个店面,下班后就去卖衣服,此事对我触动挺大。我专门去她的店面拜访。

  “你不怕别人议论你钻钱眼里了?”

  “你上班不给你工资行吗?”她反问我一句,两眼盯着我。

  我无言以对。

  “我影响什么啦?我是业余的,谁不想挣钱?”

  那年春天,初中部有名姓于的老师辞职去了海南岛,赶海南潮去了。和我关系不错的唐洋老师也辞职去了青岛下海经商。小学部有一个老师辞职回家养蘑菇去了。

  学校每出一件事,老师们都当新闻议论几天,冲击着每个老师封闭的心灵。当大多数人还在计划经济的温室里观望时,最先“下海”到一望无际的商海里去游泳,去搏击,确实有一番“弄潮儿”的味道。

  记得在一次学校召开的解放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会议上,有很高威望的秦浩老师率先喊出了老师不能永远贫穷,也可以去做百万富翁的口号……

  秦浩老师的发言,像一股山洪冲进了校园,向来平静的校园沸腾了。

  我和秦浩老师认识较晚,他教语文,是语文教研组组长,学校教学的中坚力量,后来我们都住在学校单身宿舍楼的二楼,见面总是客客气气。

  秦浩老师在会上语出惊人,对我震动很大。我找他聊天,彻夜长谈,他知我是中医世家出身,有很多家传秘方,便鼓励弃教从医。

  暑假里,秦老师约我到他老家的一家药厂,看能否想办法把我们家治疗皮肤病的处方转化成中成药。我随他到了聊城,住在他家里。他家就在城边上,兄弟三人,对他都很尊敬。第二天我随他去见了聊城中药厂的厂长。当时对国家药品的审批程序不了解,想法很幼稚,认为药厂同意就行了。此事虽没有办成,但秦老师对此事的认识很有远见,给我一个启示:中医是国之瑰宝,我家世代行医,治病救人,何不把家传的于氏中医继承发展起来!

  回来的夜里,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借了王桔梗的一条裤子,去老家石鼓盘村一家姓高的人家里去吊丧。并且真真切切地看见了红色的棺材,穿着白色孝服的人群晃来晃去。

  王桔梗是我同村同龄的老庄乡,小时候一块上小学,后来又一块上中学。上初中的时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