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积劳成疾第4/4段
每天下班后,我和妻子要骑车十五里地回新城的家。搬家后的第一个冬天到来了,天气严寒,龙山河村的房子里没有暖气,我习惯坐在床头上看书,为查阅资料常常在书架面前站一两个小时。做教师和医生,两份劳心的工作使我疲倦不堪。我像一头终年劳作的黄牛,已累得筋疲力尽了。
一次回家的路上,我突然觉得心里慌慌,心悸严重。我气喘吁吁地说:“腊梅,我心胸憋得厉害……”
她停下车子,摸摸我的头说:“你放了冷汗,头发都湿了,是犯了心脏病了吧,快找个地方,休息一下。”
妻子扶我走到路边,找了一块石头让我坐下。她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救心丸,让我吞下去,我慢慢地缓过劲来。暮霭吞下了最后一缕太阳的余晖,天渐渐地暗下来,远处村庄变得模糊起来,偶尔传来一两声狗的叫声。田野里看果园的屋子里,透出了一丝灯光。
我们再慢慢推起车子往回走,那天晚上我一路吃了三次药,才走到家。
夜里,辗转难眠,浑身乏力,闭着眼睛躺在床上,脑子一片空白。起风了,风头顺着龙山河的河道刮过来,扑进我家的小院,墙角处香椿树上的残留的叶子,哗哗啦啦地落下来,敲击着窗户,屋外的电线发出嗡嗡地响声,屋檐下那对麻雀发出了不安的喳喳声。
我感觉自己的胸口像针扎一样疼了起来,很快放射到后背。潜意识告诉我,可能是心肌梗塞死了,要完蛋了……
腊梅惊慌失措,赶紧找出硝酸甘油片让我含在舌下,一片不止痛,又接着含了两片,我无力地说:“记住,若再不行,就打120吧。”
我感到仿佛到了生命的终点,离见阎王爷不远了,我的人生是这样的艰难,年轻时进过炼铁炉,遭劫难而不死;在石鼓盘村,历经十年的磨难,推着上千斤的推车,挨饿撒汗。离开故乡到牛山矿务局谋生,风风雨雨、忍辱负重,一晃又是十几年。现在刚刚悬起洪德堂牌匾,踏上传承发扬于氏中医的道路,没想到死神却向我招手了,这让我心灰意冷,人生怎么会这么短暂,我像沙漠里的一头骆驼,在荒凉的戈壁滩上艰难地跋涉,天上骄阳似火、地上黄沙茫茫……
我胸闷的更厉害了,胸疼彻背,周身放了冷汗,妻子说:“快穿上衣裳,别光着身子。”她几乎抽泣起来。
我说:“快,再往我嘴里塞三片……”
当我苏醒过来时,发现自己已躺在医院的急诊室,手上插着输液针,一缕阳光从窗子里透进来,照射在输液瓶上,瓶子在我头的上方轻轻地晃动着,闪闪烁烁的光波映射到我脸上。我听到窗外光秃秃的芙蓉树上,有一对喜鹊叽叽喳喳,我自己又活过来了,看见腊梅眼睛里涌满了泪水。
一次一次的心脏病爆发,给我敲响了警钟,感觉自己有了一种生命的紧迫感,不知哪一天心脏就会停止跳动。我给自己开了处方,开始服药调理自己的身体。为了将来孩子们继承,我抓紧时间把前些年的治疗经验写下来,沉下心来研究失败与成功的案例,剖析治疗皮肤病的处方组合,总结常见皮肤病的治疗经验,并从大量的医案中找出诊疗的规律,并摸索总结出治疗的最佳处方。中医与现代科学不同,是可以重复的,现在我们不是依然在借鉴古方吗?
将来只要孩子们能够认清患者的病理病机,认准确患者的疾病,就可以辩证与辩病相结合,套用自己的方剂,这样做一来可以迅速提高疗效,二来让孩子们少走弯路,这就是老中医经验的可贵之处。
我把“勤、恒、精、博、悟”这五个字写在第一卷的首页上,教导孩子如何去治学。勤,就是勤于读书,勤做笔记,勤搜集他人的经验,勤于临床。恒,就是有恒心,按着一个目标,坚定不移的去学习、去研究,千万不要见异思迁,这山看着那山高,要沿着中医药治疗皮肤病的路子走到底。精,就是认病诊断要精,处方要精,最主要药物的剂量要精确。博,就是要有渊博的天文、地理、哲学、文学知识,要精通《易经》,懂得古诗古词,通于书法,中医是一种文化,它是东方文化的结晶。悟字是最重的,学中医需要有悟性,要悟出天人合一的大道理。千百年来,中医救人无数,其博大精深的理论,神奇的疗效是中医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
我用了一冬的时间,系统总结了中医治疗皮肤的理、法、方、药,特别是临床上的有效处方,我在备课本上写了满满四卷。写完的时候,窗台上的牡丹花绽放了,已是春暖花开,院子里的葡萄藤上已长满了绿叶。
我给儿子说:“这些东西不能外传!”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