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白龙岗遗址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李玉清想着让于强喊李铁牛,但看着李铁牛正在地里边跑着拍照,也就应道:“好的。马上就来。”他把笔记本合住,装到了衣兜里,然后拉着皮尺的头,向前面走去。

  经过拉皮尺,量出来,南北宽约80米,东西长约100米,分布面积约8000平方米。这些都被张小翠一一的标注在了画好的草图上。

  此时,李铁牛拍完照片也赶了过来,把摄影笔记本和碳素笔,插到了摄影包背后的袋子里。然后把捡到的古陶片塑料袋,从腰间的裤带上取了下来。

  于强看后取笑道:“你这是河底的藕根——尽心眼儿。我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一招,害得我把捡到古陶片的塑料袋扔到了半地里,还的返回去。”他把军用背包从肩上脱下来,放到了张小翠面前。

  “可不是嘛,我也把塑料袋扔到了地头上。”李玉清也准备去找塑料袋。

  张小翠打开李铁牛的塑料袋,边看边对那二位说:“靠,这玩意还这么多废话,赶快去找,来这里集中,我们把古陶片集中起来断代,看一下这一片古遗址,是何年代的。”

  在张小翠的眼里,他们四个人所捡的古陶片,从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捡得,是代表了这一个古遗址的全貌。只要把古陶片集中起来,所断的年代应该是正确的。

  她是按这个标准来衡量的,这一片她是权威,她很自信地扶了扶近视眼镜,喃喃自语地说:“我的地盘,我做主。”

  她把自己捡到的古陶片塑料袋,也并排放到了李铁牛的塑料袋跟前,坐到了军用背包上,复读了一下画板上的数据,李铁牛拿出了照相机,给张小翠拍了几张工作照。然后看着李玉清和于强提着塑料袋走来。

  他们把塑料袋一一的摆在了张小翠的面前,张小翠蹲下身来,检点着塑料袋里的古陶片,所有人都跟着蹲下身子。李铁牛看了看,又站了起来,用照相机和摄像机将这些场面记录了下来。

  “这些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晚期的夹砂灰陶绳纹带鋬罐、泥质灰陶折沿篮纹罐等器物残片。”张小翠翻了翻那些古陶片,“这是底部,这是口沿。”她拿着两个古陶片指点着。

  于强翻了翻古陶片,说:“还有夏代的夹砂灰陶绳纹鬲、泥质灰陶绳纹三足瓮、甑、罐等器物残片,你们看,这就是它们的口沿和底部。”

  张小翠看了看于强手中所拿的古陶片,“你说的没错,是夏代的物件。”

  “这里是不是还有东周时期的夹砂灰陶绳纹鬲,泥质灰陶豆、泥质灰陶绳纹盆?这些都是它的残片”于强从另一个塑料袋里翻出了一些古陶片,递到了张小翠的手里。

  张小翠拿在手中观摩了一下,这正是东周时期的产品,心里想着:这于强副所长,平时不吭不哈地,没想到,他懂得并不比自己少,看来自己还是谦虚点好。这于强才是文物管理所里的“大拿”。

  她用征询的口吻说:“于所,你看这一片怎么断代?”

  于强说:“我们出发时定的业务方面你全权指挥,我只是跑腿的,你是这方面的专家,你来定。”

  “那我就定下来了,新石器时代、夏代、东周。”张小翠在画板草图的下方标注了所断的年代。她又对于强说:“带的铁锹吗?向下方挖一下,看一看文化层有多厚。”

  “好的。”于强拿出折叠的小铁锹,向下挖了挖露出了生土,张小翠用钢卷尺量了一下读到:“0.5至0.8米。”

  然后,张小翠紧接着写到:

  新发现,李家堡村白龙岗古遗址。新石器时代、夏代、东周。该遗址文化遗存较为丰富,文化层厚约0.5~0.8米。

  在地表采集有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晚期的夹砂灰陶绳纹带鋬罐、泥质灰陶折沿篮纹罐等器物残片;夏代的夹砂灰陶绳纹鬲、泥质灰陶绳纹三足瓮、甑、罐等器物残片;和东周时期的夹砂灰陶绳纹鬲、泥质灰陶豆、泥质灰陶绳纹盆、罐等器物残片。

  李铁牛将这些工作场面,一一的记录了下来。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