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援军第2/2段
“咱们大明,军队分为京军和地方军。京军,就是三大营。显然,这是地方军。”
小兵不屑一顾:“这个谁都知道,还用你说。”
见自己被嘲讽,老兵的脸上有些挂不住。老兵可不想被一个新兵看不起,只好把自己知道的说出来。
“从衣甲看来,定是山东的备操军。”
“哦?”小兵有了兴趣。
小兵崇敬的眼神,让那个老兵很是享用。老兵便继续说。
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十三年设立五军营的时候,下旨中都(凤阳)、山东、河南、大宁兵为“班军”。
这些军队,属于五军营。每年轮番守卫京师。这里的“班军”,就是“备操军”,又叫京操班军。
京操班军是从长江以北各卫所选拔的精壮士兵,选拔时严格遵守“精壮”和“正身”原则。
其中,正身的意思是,是指不能由别人替换,必须是在册军士本人。
这些士兵都是从屯田军、边军、城守军、防倭军,这些军中选拔出来的“精兵”。
备操军算是镇守地方的主力部队,战斗力只比边军和京军差一点。
备操军,战时还可一用。
山东备操军及时的到来,让于谦的调兵计划圆满完成。
于谦在庭议定下固守北京的决策后,立即就让各地卫所的兵将进京勤王。
各地的备倭军、运粮军、备操军,先后赶来。
再加上残留的三大营,入城的大明军队,已经有了二十二万之多。
在人数上,明军已经胜过了蒙古各部的联军。
只是,这二十二大军,多是明军的预备部队,不是主力。
备倭军,防备倭寇用的。水战还行,陆战就不敢确定了。
运粮军,负责将南方粮食,沿大运河送往北方。运粮军,本身只是后勤部队。
备操军虽然是驻守地方的主力,不过和边军、京军比起来,还是差了一个档次。
于谦预估,二十二万大军中,能战之士不过七八万人。
于冕领了武将的散官职位,被朱祁钰放到了于谦的身边。
明面上,是让于冕保护于谦。但实际上人们都知道,于冕只需要照顾好于谦的生活就可以了。
这不,于谦参加朱祁钰召开的军事会议的时候,于冕也跟着来到了皇城内。
“瓦剌挟大胜之势而来,而我军又多是缺乏战阵之兵。臣建议,将大军尽数放入城中,关闭城门,依托城池阻击。”已经是明军二把手的石亨,军中位置只是在于谦之下。
这个石亨本来是大同的守将,土木堡之变的时候。石亨单枪匹马的突围回来。
本来石亨是被关入大牢的,在于谦向朱祁钰推荐后,石亨才被放了出来。
于谦对于石亨的建议,并不认可:“瓦剌气盛,我军新败。如果只是凭借城墙固守,难免会让瓦剌更加猖狂。”
朱祁钰见于谦和石亨的意见不统一,有些为难:“可是出城野战,不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吗!”
于谦摇头:“也不是野战,而是背靠城池防守。”
于冕站在最后面,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刚好,被朱祁钰看到。
朱祁钰想起,于冕曾经献过两有用个计谋。一个,鼓励地方上百姓对瓦剌采取游击战。一个,发动进城民众从通州运粮。
“于冕,可是有话要说?”朱祁钰爱屋及乌,又有心对于谦父子表示宠信。
于冕见皇帝呼喊自己,连忙上前:“我们可以选择能战的将士,列阵京城九门之外。依城为营,以战为守。瓦剌进攻,我们就分调援军。瓦剌疲敝,还可以内外夹击。”
“就依你们父子所言,我们先试试。如果不行,再调军队入城。”随着朱祁钰的拍板,对敌之策,就算是定下来了。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