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木秀于林第2/2段
现在有人对于谦表示质疑,这是于冕不想看到,不能接受的。
在院子里来来回回走了三次,于冕最终还是没能忍住。
于冕知道后,劝说于谦:“父亲,这事你必须上书陈说。”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将士有功,大明何惜赏赐。”于谦,并不惧怕流言蜚语。
对于于谦的死脑筋,于冕已经领教了很多。想要劝动于谦,于冕不得不另辟蹊径。
“皇帝下令,臣子当遵从。上书陈辩,不仅仅是为了还父亲你一个清白,也是还将士们一个公道。”
对于个人荣辱,于谦并不看重。但是对于将士,于谦不愿让他们寒心。
于谦被于冕说动了,他走到书桌前坐了下来,然后抬手,从笔架上取下了狼毫。
对于于冕来说,这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所以于冕也走了上去,给他的父亲磨墨。
于谦不愧进士及第,学富五车。不过片刻,便挥洒了一篇陈情用的奏章。
于谦首先不同意罗通说的,关于边军将领报警的事情。
于谦认为,一概责备边军将领的军报不属实,这是不对的。如果边关有警,将领不上奏,只会误事。
接着,于谦用数据来说话,证明北京一战,并没有那么多人领取赏赐。
北京城下一战,官军得到赏赐、升官的,石亨在功劳簿上,登记了一万九千八百多人,还有阵亡的三千多人。罗通说的六万多,夸大其词了。
然后,于谦劝说朱祁钰,不可以让有功的将士不能得到奖赏,那样,会让将士寒心。
再然后,于谦说了他关于人才认命的看法。如果有韩信、穰苴这样的人才,群臣必须举荐,不可有遗珠之恨。
最后,于谦自证清白,或者说是发了小脾气。
于谦说,如果他有错,可以让有司勘验。一旦确认,立即罢免于谦的官职。
于谦的陈情书,递交到了皇城。朱祁钰拿到后,并没有立即回复,而是留中不发。
明朝现在正处于新旧交替的时候,土木堡和北京城下的战争,让国事十分的繁重。
朱祁钰又一次召集大臣商议国事。这次朝会,只是小范围的,参加的都是六部九卿的重臣。
金英奉了朱祁钰的旨意,把罗通话,向着群臣转述了一遍。
“啪”的一声,在金英说完后,朱祁钰把于谦的陈情奏章,放到了书桌上。
“这是于谦自辩的折子,都看看吧。”
重臣们见皇帝有命,自然是不敢怠慢。那份折子,被传阅了一圈。
吏部尚书王直,第一个说话:“于谦、石亨和杨洪,他们的能力是配得上本职工作的。”
罗通,本来是于谦和户部尚书陈循举荐的。但是陈循并不明白,罗通为什么会针对于谦。
百思不得其解的陈循,决定私底下再去问问罗通。
“罗通的本意,并不是针对几位重臣。他只是志在灭贼而已。”陈循,开始和稀泥。
朱祁钰本来就没有深究的打算,又加上重臣们也是做起了和事佬,朱祁钰也想到了解决的办法。
“罗通有功,也有才干。他只是误信谣言而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于谦,你也引起注意。不要有冒领军功的出现。”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