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阿Q正传》二第1/1段
首先我们要解决第一个问题是,阿Q这个名字到底怎么念?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非常深入的分析这篇小说的序:
“我要给阿Q做正传,已经不止一两年了。但一面要做,一面又往回想,这足见我不是一个“立言”的人,因为从来不朽之笔,须传不朽之人,于是人以文传,文以人传——究竟谁靠谁传,渐渐的不甚了然起来,而终于归接到传阿Q,仿佛思想里有鬼似的。”
“仿佛思想里有鬼似的”这句话要注意。
“然而要做这一篇速朽的文章,才下笔,便感到万分的困难了。第一是文章的名目。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这原是应该极注意的。传的名目很繁多:列传,自传,内传,外传,别传,家传,小传……,而可惜都不合。“列传”么,这一篇并非和许多阔人排在“正史”里;“自传”么,我又并非就是阿Q。说是“外传”,“内传”在那里呢?倘用“内传”,阿Q又决不是神仙。“别传”呢,阿Q实在未曾有大总统上谕宣付国史馆立“本传”——虽说英国正史上并无“博徒列传”,而文豪迭更司也做过《博徒别传》这一部书,但文豪则可,在我辈却不可。其次是“家传”,则我既不知与阿Q是否同宗,也未曾受他子孙的拜托;或“小传”,则阿Q又更无别的“大传”了。总而言之,这一篇也便是“本传”,但从我的文章着想,因为文体卑下,是“引车卖浆者流”所用的话,所以不敢僭称,便从不入三教九流的小说家所谓“闲话休题言归正传”这一句套话里,取出“正传”两个字来,作为名目,即使与古人所撰《书法正传》的“正传”字面上很相混,也顾不得了。”
这句话其实挺好理解的,当时新文化要打倒孔家店,孔子你不是说名不正言不顺嘛,我这阿Q地位卑微,又不能叫列传,自传,内传,外传,别传,家传,小传,虽然名不正言不顺,但也只能叫正传了,你气不气,这其实就是对名不正言不顺这句话的反讽。
至于后来又出现的“引车卖浆者流”这句话其实就是针对林纾的。林纾是晚清著名的翻译家,但是他一门外语都不懂,就是找个懂外语的人念原文,然后自己用文言文翻译出来,鲁迅当学生的时候还是他的粉丝,他翻译一本鲁迅就买一本,后来这人为了赚钱不要质量,啥小说都译,让鲁迅越来越满意。林纾是桐城派古文的推崇者,所以林纾他就特别担心废弃古文,结果白话文兴起了,这家伙如丧考妣,一开始就发表了《论古今之不应废》《论古文白话之消长》这些文章,对白话文运动进行批判,后来还写了《荆生》《妖梦》这种用心险恶的小说,其实这些小说就是一些很低劣的文字影射游戏,后来林纾又写出了《致蔡鹤卿太史书》这种水平极低的文章发表在报纸上,文章里面有一段话是这样的:
“若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则都下引车卖浆之徒所操之语”
意思很简单废掉文言文,白话都是土语,都是拉车卖豆腐之徒说的话,这个蔡鹤卿,就是北大教授蔡元培。当时蔡元培在北大当校长,辞退了一名教员,这名教员为了泄愤,就化名写了一篇《蔡元培传》,在文章里面造谣说蔡元培的父亲是卖豆浆为生的,然后林纾就引用了这个谣言,而其实蔡元培的父亲是一个富商。所以“引车卖浆者流”就是在反讽林纾。
你林纾维护孔子,维护封建道统,可你又觉得我白话文文体卑下,是拉车卖豆腐所用的话,难登大雅之堂,那我只能从小说家里的闲话休提言归正传里取一个正传的名目来了,因为你维护的那套东西就是把小说家视为不入三教九流的,但你自己就是一个靠翻译小说赚取的,你说搞笑不搞笑,所以这又是一个反讽。鲁迅先生嘛老阴阳大师了。
但是事情真的那么简单就不是鲁迅了,有传,意味着”名正言顺“,意味着是有名有姓有来历的历史人物。而阿Q是没有资格入传的,作者下里巴人一个,也是没有资格作传的,但是作者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下里巴人来给微不足道的阿Q作传,还堂而皇之的登在报纸上,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为阿Q写正传是一个将”无“召唤成”有“的革命行动,”无“并非无,”无“只是被压抑的有。读者们知道了,历史上除了那些有名有姓有来历的人物以外,还有被压抑的许多我们看不见的人物,而现在我要为他做传,把他召唤出来了!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