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阿Q正传》四第1/1段
那为什么鲁迅又要刻意的提到quei这个读音呢?这其实是鲁迅故意提出的一个谜题,那么gui到底是个什么字呢?我们接着念序:
“第四,是阿Q的籍贯了。倘他姓赵,则据现在好称郡望的老例,可以照《郡名百家姓》上的注解,说是“陇西天水人也”,但可惜这姓是不甚可靠的,因此籍贯也就有些决不定。他虽然多住未庄,然而也常常宿在别处,不能说是未庄人,即使说是“未庄人也”,也仍然有乖史法的。
我所聊以**的,是还有一个“阿”字非常正确,绝无附会假借的缺点,颇可以就正于通人。至于其余,却都非浅学所能穿凿,只希望有“历史癖与考据癖”的胡适之先生的门人们,将来或者能够寻出许多新端绪来,但是我这《阿Q正传》到那时却又怕早经消灭了。
以上可以算是序。”
我们发现鲁迅又嘲讽了一下胡适。为什么要嘲讽胡适呢,他们不都是新青年阵营的吗?胡适当时在小说上做学术研究,因为鲁迅正好也是这块邻域的,鲁迅后来有《中国小说史略》这部学术著作。当时胡适在研究红楼梦,所以鲁迅对胡适的红楼梦研究给予了很大的关注,但是胡适只热心于曹雪芹家族史的研究,对作品本身的文学分析和价值几乎不关注。鲁迅在晚年对此表示过批评态度,所以当时肯定就已经注意到这一点了。然后胡适在《水浒传》考证中,说自己有历史癖与考究癖。所以这最后一句话,就是调皮的调戏一下胡适而已。
但是同时起到了明示作品的设定,阿Q是从无中产生的,如果用胡适的实证主义的考据方法来论证,是无法证明阿Q的存在的,阿Q的存在是一种更广泛更抽象的概念,而且鲁迅这话大概也嘲讽了我们。我现在出来给你们讲阿Q到底是谁,到底该怎么念,我就变成了胡适之先生的门人了。那么quei到底怎么念了?
开头那句“仿佛思想里有鬼似的”在中国是没有任何学者对这句话或者说对“鬼”这个字发生过疑问。因为汉语的含义是很丰富的,这句话可以理解成鬼使神差的给阿Q做传。但是当《阿Q正传》传到其他国家时却引发了很大的争论。“鬼”这个字代表亡灵,然后一位日本的鲁迅研究学者从中受到了启发,得到了结论,阿Q的名字应该是阿鬼。首先quei的绍兴读音就是鬼。“阿”字非常正确,“绝无附会假借的缺点”,这实际上就是在暗示“quei”里面有附会和假借。具体的“鬼”引申出了“畏”,畏是可怕的东西,我们看见鬼,就会畏。鲁迅在小说中的城市,大多是鲁镇、s城,唯独《阿Q正传》变成了未庄,所谓未庄,就是畏庄,所谓畏庄,就是鬼庄。所谓鬼庄,就是亡灵之村,亡灵之村代表了什么?代表了灭亡的清朝。而阿Q就是亡灵之村的一个阿鬼。
鲁迅这句思想里有鬼其实就是对我们读者告白了:他之所以数次打消念头,但终于执笔为阿Q作传,正是因为他脑海里存在着不肯离去鬼的影像,同时这篇作品,也只能尝试着通过为这个“鬼”作传,而把鲁迅脑海里不分明的幽暗中的“鬼”的影像引出到光天化日之下,这就是从无到有的召唤,而且这种召唤让鲁迅感到恐惧。因为阿Q不仅仅是一个孤魂野鬼,也是国民性格里的鬼,未庄也不单单是一个小说场景,赵老太爷、假洋鬼子、赵秀才也不仅仅是一个个配角,他们都是大清的余孽,都是国民性格里的鬼。
鲁迅为什么感到畏惧?因为开头就说,他希望这是一篇速朽的文章,鲁迅曾经还如此评价自己的《阿Q正传》:“我也很愿意如人们所说,我只写出了现在以前的或一时期,但我还恐怕我所看见的并非现代的前身,而是其后,或者竟是二三十年之后。”然而他所看见的岂止二三十年后,他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鲁迅的作品已经成为了长读不衰的经典,阿Q的形象已经无法磨灭了,阿Q的精神具有了历史的穿透力,《阿Q正传》终究还是不朽了。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