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山河易主 第七章 相煎何太急6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朱棣把这一口怒气咽了回去,道:“就依卿言。”

  他随即上书朝廷道:“太祖高皇帝分封诸王,为国屏藩。建之为难,削之实易。臣观周王橚所为,形迹暧昧,幸念至亲,曲垂宽贷,以全骨肉之恩。如其余藩王恶迹昭彰,祖训俱在,臣何敢他议。臣之愚议,唯望陛下体祖宗之心,廓日月之明,施天地之德,念亲亲之恩,三思而后行。”

  建文帝收到奏章后,内心有所触动,急招齐泰、黄子澄、方孝儒三人入宫商议。

  建文帝将燕王奏章交给三人观看后,道:“近日连去五王,天下骚然,此刻燕王上表,颇有笼络人心之举。朕看削藩之事有些操切,朕意暂且搁置,待局势稳定,再行启动。”

  齐泰一听,急道:“陛下,万万不可,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今周王既去,所忌者惟有燕王耳。往昔因其北征有功,一再容忍,此刻他上书指斥朝政,当乘机去之为便。”

  方孝儒却摇头道:“不妥,不妥。陛下所虑极是。太祖高皇帝分封诸王,比之古制,有所过焉。诸王又多不法,违反朝纲。不削,朝廷纲纪不正。削之,则伤亲亲之恩。故此汉贾谊曾说:‘欲天下治安,莫如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今我朝效仿其意,不行晁错削夺之谋,而效主父偃推恩之策,在北诸王,其子弟分封于南,在南诸王,子弟分封于北。如此一来,藩王之权不削而自削矣。”

  黄子澄听完却摆摆手道:“方先生此策缓不济急。朝廷削藩之意已大白于天下,诸藩心怀二意,与朝廷已成水火之势,此刻退让,必长其气焰,日后再图,恐难以为之,且为其所笑,有损圣德。”

  建文帝有些担忧道:“燕王智勇双全,善于用兵,朝廷大将凋零。若逼迫甚急,万一激起兵变,谁人抵敌?”

  黄子澄胸有成竹道:“燕王其人,只可智取,不可力敌。如李景隆擒周王一般,方为上策。”

  齐泰不屑道:“此计只能用一次,岂可一而再,再而三的使用,燕王又不是傻子。”

  黄子澄道:“万变不离其宗。我们换个人再去。”

  建文帝急道:“如何施为,卿快快道来。”

  黄子澄道:“朝廷以防边为名,发军前往开平戍边,路过北平,将燕王府护卫精锐抽调一空,悉去守边,则燕王无能为矣。”

  建文帝击节叹赏道:“好计。”

  齐泰道:“臣略补几策,当调可靠之人为北平布政使,控制粮饷。另调忠心之臣为北平都指挥使,控制军马,三管齐下,燕王如有异动,必一举成擒。”

  建文帝大喜,君臣几人商议一番,遂命锦衣卫指挥使宋忠为左军都督府佥事,率军三万北上巡边,路过北平之时,抽调燕王府护卫一万五千人,共同驻守开平卫。命工部尚书张昺为北平布政使。

  在考虑北平都指挥使司人选之时,众人发生了分歧,齐泰推荐盛庸,黄子澄推荐铁铉,二人争执不下,建文帝灵机一动,忽然想到一人,道:“朕想起一人,此人现任府军右卫指挥使,名唤张信,是个忠义之人,曾为了旧主张温,不惧牵连,向朕求救,虽未能如愿,但孝康皇帝认为此人可担大事,故在生前将其和张昺二人调入京师,悉心栽培,以期日后大用。”

  众人一听是太子朱标生前看中的人,都不再言语了。

  建文帝遂命人将张信召入宫来。

  张信入得宫后,叩头已毕,站起身来,静候旨意。众人见他面如炭火,身材结实,的确是个忠勇武人,便都点点头,暗暗称赞太子朱标有识人之明。

  建文帝温言道:“张卿,那日朕还是太孙之时,未能救下会宁侯张温,你可曾怪罪与朕?”

  张信躬身施礼道:“微臣不敢,陛下当日已然尽力了。一切皆是命中注定,臣不敢怪罪任何人。”

  建文帝微笑道:“如此甚好,朕今日便委任你为北平都指挥使,前往北平府,掌控北平都司一切兵马,你可愿意?”

  张信道:“微臣遵命。不过北平府为燕王封藩所在,如其有不轨情事,臣该如何处置?”

  建文帝笑道:“你倒问得乖巧,正要你去看住燕王,不使其生异心。若其有不法之举,可先报朝廷知晓,听候旨意。”

  张信迟疑半晌道:“若情况紧急,来不及向朝廷禀告,臣该如何处置?”

  建文帝道:“若到了这种地步,你可便宜行事,但记住一处,燕王为朕至亲骨肉,尔等不可伤他性命。”

  张信道:“臣知晓了。”

  建文帝见大事已定,便宣告退朝,众人随即退下。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