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山河易主 第十章 至今犹忆李将军5第1/2段
最新网址:www.wx.l</p>李景隆率领五十万大军进驻山东德州后,飞檄各处,调集粮草兵器,并将尚在真定据守的耿炳文就地免职,回京复命,令郭英代领其军,戴罪立功,整顿兵马,准备两路合击,共伐北平。
消息传至北平,燕王朱棣召集众将商议对策,看到众人都面露惊慌,愁云不展,朱棣笑道:“李九江,孤之表侄,膏粱竖子也,不足为惧。如今朝廷授之以五十万之众,无异于自蹈死地。昔有赵括纸上谈兵,赵国四十万将士尽被坑杀。李九江之才,我看远不如赵括,孤之张玉、朱能等将却与白起不相上下,此番南军前来,必败无疑。”
新降的老将顾成忧虑道:“毕竟南军有五十万之众,我军尚不到十万,强弱悬殊,殿下不可小觑啊。”
朱棣笑道:“孤不是随口一说,孤以为李九江有五败,我军有五胜,故此战我军必胜,南军必败。南军从各处抽调而来,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必然造成政令不畅,纪律不整,上下异心,生死离志,此其一败也。而我军则上下一心,同仇敌忾,训练有素,官兵融合,此为一胜也。”
“今北地早寒,南军自京师出发,天气尚暖,冬衣无备,必生冻伤,此其二败也。我军以逸待劳,棉甲齐备,气候习惯,此为二胜也。南军不顾山川险易,深入我境,粮草不济,转运困难,此其三败也。我军占据险要,兵精粮足,此为三胜也。敌战前易将,威信不足,有令不行,此其四败也。我则号令严明,如臂使指,将帅同心,此为四胜也。敌好谀喜佞,专任小人,此其五败也。我则从善如流,审时度势,此为五胜也。”
“敌有五败,我有五胜,诸君还有何担心呢?”
诸将听罢,皆点头称是,丘福用拳头一砸桌案道:“殿下,我等就在北平候着那个李九江过来,我来打头阵,干他娘的,把他打个屁滚尿流。”
众人闻听,一阵哈哈大笑,紧张的面部终于都松弛下来。
朱棣却摇摇头道:“尽管如此,我军依然兵少,守则有余,功则不足,若待其来,只能被围受攻,无法破敌。”
张玉沉思半晌道:“不如我率万骑出城,待敌来攻北平之时,我击其侧背,内外夹击,可获全胜。”
顾成哼了一声道:“你想以万骑破李九江五十万之众,也未免有些过于托大了。”
朱能点点头,附和道:“确实有些兵力单薄。”
张玉对朱棣急道:“末将愿立军令状,不胜请斩我头。”
朱棣却半晌无语,陷入沉思。
朱高炽苦笑了一下道:“要是能从何处借一支兵马来,就万事大吉了。”
朱棣闻言,眼睛一亮,道:“孤昔日巡行大宁,见其麾下朵颜三卫剽悍无比,为天下精骑,我若得此相助,大事可成。”
顾城不解道:“殿下,自北平取道大宁,必经松亭关。今都督刘贞、陈亨率十万大军据守,破之然后才可直入大宁。而关门险塞,急切难下,若迁延日久,顿兵关口,李景隆击我后背,大军危矣。”
张玉笑道:“顾都督有所不知。不必经松亭关,从刘家口可径趋大宁,不消数日可达。大宁军士皆在松亭关,而其家属在城,守备不严,可一举破城,届时松亭关之众可不战而降。而北平城高池深,李九江虽有百万之众,不可遽拔,待我等挟大宁军马杀回北平,可一举破敌。”
朱棣笑道:“世美(张玉字)此言,甚合我意。”
道衍在旁补充道:“老衲听闻都督杨文正率辽东军围攻永平,殿下不若声言去救,杨文闻讯,必然逃回山海关,那李景隆闻报我大军外出,以为有隙可乘,必然率军来攻北平,殿下再带大宁军马回击,内外夹攻,可破李九江于北平城下。”
朱棣大声道:“好计。就依卿言。”计议遂定,朱棣亲率五万大军,出援永平,世子朱高炽率两万余人留守北平,顾成、张信、道衍等人助之。
朱棣率军出城来至卢沟桥畔,看到守军正在挖壕沟,插鹿砦,便下令守军撤回北平,诸将不解问道:“卢沟桥为南军北上第一道屏障,殿下因何弃守?”
朱棣用马鞭一指干涸的河床道:“天寒地冻,河水不流,枯守此桥,焉能拒贼?我舍此不守,以骄敌心,使其深入,顿兵于坚城之下,再聚而歼之。此兵法所为诱敌深入者也。”
燕军卢沟桥数千守军便全数退入北平城,加强了北平的守备力量。
&e可不战而降。而北平城高池深,李九江虽有百万之众,不可遽拔,待我等挟大宁军马杀回北平,可一举破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