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山河易主 第十章 至今犹忆李将军13第2/2段
次日燕王率众将出城,来至郑村坝,命人将战死者得尸骸,不分敌我,俱都收葬在北面山坡之下,并亲读祭文,其文曰:
“呜呼,昔我太祖高皇帝起自布衣,提三尺剑,扫除祸乱,平定天下。尔诸将士,俱从南征北战,攻城略地,栉风沐雨,勠力效劳,共成大业,眷念功勋,无由报答。兹者奸臣祸乱朝纲,图谋不轨,倾覆基业,诛灭诸王,调发将士,披坚执锐,列阵成行,以兵相向。故我不得已,亲率精兵,与尔交战。而我之将士,思念太祖高皇帝恩养厚德,忘生就死,心无恐惧,忠诚感通,神明照鉴,虽众寡悬殊,行见推败,尚念诸将士,毙于矢石锋刃水火之中,其所犯之罪又何至于此哉?因其不慧,为奸臣所惑,驱之于死地,可哀可怜也。故此本王命僧修荐,以资冥福,复收尔等骸骨葬于北山之原,封以厚土,树以佳木,冀永久不坏也。勒石以记。”
祭奠之后,朱棣回到北平,登上丽正门,大阅兵士,犒赏三军,看着损坏的城墙,他不无感慨道:“本王自举义以来,得天地眷顾,皇考在天之灵护佑,更兼将士用命,上下一心,故获累胜。然常胜则气盈,气盈则志骄,志骄则败象生。昔周公胜敌而愈惧,故周祚益昌。本王不患众不能胜,但患不能惧耳。彼以天下之力敌我一隅,屡遭败绩,势必益兵来求一战。我全军上下务必戒骄戒躁,一举击败来犯之敌,直捣京师,以清君侧。”
城上城下将士听后,无不振奋,山呼:“千岁,千岁,千千岁。”
阅兵赏军之后,朱棣回到王府,叫来宁王朱权,二人商议一番,给建文帝上书道:“今臣棣冒死上奏皇帝陛下:怜太祖高皇帝起自布衣,奋万死于不顾,一生艰难创业,才成就这万里江山。为千秋万代计,分封诸子,藩屏国家。今陛下听信奸臣之言,父皇宾天,未及期年,将父皇诸子,诛灭殆尽。伏望陛下俯赐仁慈,留我父皇一二亲子,以奉祖宗香火,至幸至孝。臣以陛下屡发军马来攻北平,必欲杀臣。臣为保全性命,率十万之众,俱是舍生忘死之人,报我父皇平日恩养厚德,保我父皇子孙,尽力效忠于今日。古谚云:‘一人拼命,万夫莫当。’纵陛下有百万之众,亦无可奈何也。伏望陛下体上天好生之心,莫驱无罪之人死于白刃之下,恩莫大也。若陛下将奸臣齐尚书、黄太卿等发来臣军前究问,则天下太平,尘氛自息。否则臣请率精兵三十五万,直抵京师索取奸臣人头,为死难者报仇。若臣兵抵京,恐赤地千里,玉石俱焚,伏唯陛下明察。”
燕王奏疏一上,建文帝气得浑身发抖,急招方孝孺进宫商议对策,方孝孺看罢燕王奏疏后,对建文帝心平气和道:“臣闻人主亲其亲,然后不独亲其亲。今诸王,亲则太祖之遗体也,贵则孝康之手足也,尊则陛下之叔父也。虽尾大不掉,应当削藩,然逼迫过甚也。当缓图之。不若暂从其言,贬黜齐黄,以平息其怒,再遣使者和谈,若自此干戈永息,亲戚敦睦,天下幸甚。若其不从,再兴兵讨伐,师出有名,必获全胜。”
建文帝道:“今日朕若是贬黜了齐黄,他日谁敢替朕真心办事?”
方孝孺道:“事急从权嘛。陛下可对齐黄好生抚慰,说明缘由,为大局顾,他二人必不至于心生怨恨。”
建文帝又问:“那派谁去充当使者与燕王和谈呢?”
方孝儒想了想道:“微臣以为可派前军都督府左断事高巍作为使者前往北平和燕王和谈。”
建文帝道:“他现在人在哪里,命他速速入宫,朕要面授机宜。”
方孝孺道:“他人现在曹国公军中任参赞军务,此人忠肝义胆,能言善辩,为蔺相如之流人物,必不辱使命,陛下可放手任用。”
建文帝无奈道:“如今也只好如此了,只能是死马当活马医了。可恨那李景隆,引五十万大军而无尺寸之功,实在是有负圣恩,老师你看,是否要再次换将?”
方孝孺连连摇头道:“万万不可,上次便不该轻易换了耿侯,此次无论如何不能再换曹国公了,否则军心不稳,况且郑村坝一战,互有胜负,只是小挫。陛下应该再下玺书,授其全权,命其收集粮草,积蓄力量,待到来年再与燕王决一死战。”
建文帝点点头道:“好的,就依卿言。”
建文二年二月,高巍带了几个从人再次来到北平,此刻虽然仍是春寒料峭,但地气回暖,原来泼在丽正门上的冰水已然融化,化作汩汩溪流从城墙上流入护城河中。
高巍暗道:“若不是那张士行宅心仁厚,中了张信的缓兵之计,如今自己还用低声下气的来与燕王和谈吗?若不是天气奇寒,燕军怎能泼水成冰,护住城墙?若说天气奇寒,为何潮白河又突然塌陷,溺死了陈挥?难道说冥冥之中真有天意吗?难道真的是天命在燕?”一想至此,高巍就不寒而栗。
高巍进城后,来至燕王府端礼门前,说明来意,王府守门卫士将他引入承运殿上。那燕王朱棣高踞宝座,见到高巍后,劈头喝道:“奸贼,还敢来见我,给我拿下,推出去斩了。”
喜欢屠龙后记请大家收藏:()屠龙后记搜书网更新速度最快。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