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淡淡山川异国悬1第2/3段
朱棣听后,面露不悦之色,虽未出言驳斥,仍显得犹豫不决。解缙见状,又说了一句话:“好圣孙(指朱高炽之子朱瞻基)!”
朱棣闻言,豁然开朗,和解缙两人相视而笑,立太子一事遂定。
不过如何安置朱高煦还是一件令人头疼之事,于是解缙又向朱棣献计道:“陛下,如今岷王与西平侯互相攻讦,已势成水火,必须调离一个。那沐家在云南二十余年,根深叶茂,不可或缺,只能将岷王徙封他处。但若是云南无藩王镇守,臣恐沐家世袭,成诸侯割据之态。不如将高阳郡王分封此处,既明君臣之分,又为国屏藩,两全其美,岂不可好?”
朱棣闻言,拍案叫绝,连连夸赞道::“解学士真乃我大明第一才子。”
解缙闻言,也面露得意之色。
朱棣怕引起不必要的纷争,对解缙千叮咛万嘱咐道:“此事目下只你我二人知晓,万不可让他人知道,否则引起纷争,朕唯你是问。”
解缙赶忙跪下叩头道:“事关国本,臣一定守口如瓶。”
解缙出宫后,朱棣又召胡英入宫,这次他没有象对解缙那般和言悦色,声色俱厉道:“你是怎么办事的,事隔多日,都没查到那建文君的下落。”
胡英吓得两股战栗,连连叩头道:“臣已查到那建文君确实在逆贼张松溪的掩护下,逃亡海外,臣的师父袁拱也因此毙命,只是臣不识海路,未能继续追查下去。”
朱棣把岷王的题本丢在他的面前,喝道:“这几个鸡鸣寺的和尚怎么跑到云南去了,你去查一查,看看是否与那建文君有关?查清楚后速来报我。”
胡英捡起题本赶紧出宫去了,过了半晌,他又垂头丧气的回来,对朱棣回禀道:“启禀陛下,臣已将那德玄方丈拿入到了锦衣卫狱中,严刑拷打,谁知那德玄一口咬定,说这空闻三人俱是他的徒弟,外出游历,至今未回,且有度牒副本为证。看来岷王是夸大其词了,这空闻三人应该不是建文君等人所扮。”
朱棣闻言怒道:“胡闹,鸡鸣寺为我朝家庙,那德玄方丈素来为太祖高皇帝敬重,你岂可胡乱将他抓入昭狱,将置朕与何地?”
胡英吓得脸色发白,急忙叩头道:“臣知错了,这就去把德玄方丈放了。”
朱棣却淡然道:“既然已经抓了,没问明白,就不要放了。好生伺候,不许动刑,不要让他死在狱中便可。”
胡英眨了眨眼睛道:“陛下,那微臣即刻前往云南,把此事查个究竟。”
朱棣又训斥道:“蠢材,你如此急吼吼的前去,岂不是打草惊蛇。这样,朕任命你为工部主事,你就借采办名义,到各处查访那建文君下落,一有消息,速来报朕。”
胡英再次叩头道:“遵旨。臣定不辱使命。”
胡英走后,朱棣又召郑和入宫。郑和叩头已毕,朱棣将他扶起,细细打量一番,疼爱道:“三保,你又黑瘦了许多。”
郑和咧嘴一笑道:“陛下也清减了不少。”
朱棣问道:“这一年多来,你在龙江船厂住着,未回宫里,朕很是挂念,不知你那宝船造的如何?”
郑和从身边皮囊中拿出一份图纸,铺在御案之上,对着图纸指指点点道:“陛下请看,这宝船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高有四层,船上竖立九根桅杆,可挂十二张大帆,锚重数千斤,每次开船皆要动用百人以上才能启航。”
朱棣想了想,调侃道:“三保,你这宝船比朕的奉天殿还要大啊。”
郑和闻言,急忙跪倒叩头,连连谢罪道:“奴婢该死,没有想到的回来,对朱棣回禀道:“启禀陛下,臣已将那德玄方丈拿入到了锦衣卫狱中,严刑拷打,谁知那德玄一口咬定,说这空闻三人俱是他的徒弟,外出游历,至今未回,且有度牒副本为证。看来岷王是夸大其词了,这空闻三人应该不是建文君等人所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