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罗泉常家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也是有可能。”小玉像预先知道一样,依然语气平静,“那时候你爷爷应该也才十几岁的孩子……”

  小玉喝了一大口矿泉水,开始叙说。

  “罗泉是有名的井盐之乡,这个你肯定知道。从北宋朝开始,镇上有一大户,姓常——常诚的常,“说到这里,小玉意味深长地看着常诚,“专司打井取卤的技艺。据传,这个家族从唐朝时就是井盐工人,唐朝末期,家族旁系的一个小伙子无意中发现一种方法,可以迅速找到恰当的位置,开出的井十有八九能打出好卤水,而那时候恰逢朝代末期的战乱,原来的东家一直为朝廷效力,自身难保,索性变卖了家产逃难出去,把这个烂摊子留了下来。”

  “盐坊群龙无首,盐又是生活必须品,特别是国家动荡、朝代更迭的时候,还是重要的战略物资。但老东家逃走,并没有留下任何关键性的技术,甚至还没来得及听常家汇报新发现,所以,工人们推选了常家掌管盐坊,在当时所知的基础上,重新摸索整理出一套制盐方法。”

  常诚骇然,爷爷从来没跟他说过,原来他们家竟是这样的富贵家族啊!这要放现在,那他可就是横霸一方的堂堂东家大少爷,过着纨绔放肆的日子,还用得着苦哈哈赚钱养活自己?

  像是看穿了常诚的想入非非,小玉鄙夷地看了看常诚,常诚顿时收回思绪,尴尬万分,小玉复又继续说起,“借此机会,常家逐渐将罗泉的井盐制造技术控制起来,并坚持研究创新,此后近千年,纵是战争、动乱,常家也定会派人坚守罗泉,每一次的朝代更迭,由于常家在当地的声望地位和家传技艺,朝廷也懒得扶持新的盐坊,所以都会走个“招安”的程序,还是由常家全权负责,看似国家才能经手的盐业,在罗泉,却是实实在在的家族产业。”

  “但这个家族与传统的封建家族有一点点区别,唐末那一次,把他们常家扶上去的七个家族直系后裔,常家待他们颇为丰厚,每年收入的百分之三十,是要固定分给这些家族的,可以说,他们不用干活,不用承担任何风险和责任,也锦衣玉食了好几十代人。

  “民国初期,常家送长房孙常少成出国留学,这位年轻人学习了民主的新思潮回来后,看到家国动乱,一腔热血要去参军,家里开明,倒也同意了,这常少成也是个人才,从普通的士兵升到团长,35岁的年纪,正是大展宏图的时候,却在一次意外中跌断双腿,至此落下跛足,从此心灰意冷,就带了副官回乡了。”

  “这常少成也是个干事的,后来一心扑在家业上,再加上利用军中的关系,一度掌控川南一带盐业,还带人去自贡收过盐税。家族鼎盛时期,各支系子弟有200多,是养在家里吃闲饭的,只要不抽大烟、不玩女人、不养戏子,什么新奇纨绔玩意儿常少成都不在乎,家里养得起。”

  听到这里,常诚倒吸一口气,瞪圆了眼半天没缓过来。看来,爷爷对他隐藏的秘密,实在是太深了!他自觉到底还是年轻,对家族实力的估计,也实在是太肤浅了!

  “那后来呢?”常诚弱弱地问,言语中,藏不住的悲伤,二十年来,自己并没有感受到来自一个古老制盐家族的丝毫温暖。

  “后来就跟你爷爷有关系了,别急!”小玉说到,“常少成回到家乡不久,就响应政策,他一生作为民主开明人士,带头要把家业捐献分配,并且指定各个支系的家长做好动员工作。传统大家族的家长,都是有远见卓识的,所以不敢懈怠。”

  “常家用不菲的费用遣散了依附的各个支系子弟200多人,只有直系留下打理家事,仅仅三个月,就把传承了一千多年的家族制盐业,以及通过盐业攒下的家产悉数上缴。按说,这也就该尘埃落定,过普通老百姓的小日子了,可也就是这时候,常家出事了。”

  “往常,常少成总是大清早就要出门散步、去茶铺喝茶的,这天直到中午,街坊四邻也不见他人,而且常家大门紧闭,直到下午,仍旧没有一点动静,于是,好心的邻居就去敲常家的门。”

  “但是,没有任何回应。大家终于觉得不对劲了,几个年轻人合力把门撞开,涌入常家的人群里,小孩子瞬间全被大人捂住了眼睛,抠开大人的指缝,从那一丝光线里,看到常家上下老小,横七竖八躺在血泊中,没了生气。”

  听到这里,常诚顿时惊骇不已,咬紧嘴唇。难怪爷爷从来不跟他说,这是一段何等血雨腥风的家族史啊!

  小玉只稍稍停顿,又继续说道,“我们调查时,听镇上不少老人家说起过,原来,头天夜里常家遭土匪袭击,家中稍微值钱点的东西都被洗劫一空,从常少成到小小幼儿,都没能逃过一劫。然而那时国家正是内忧外患的时候,土匪猖獗,常家遭遇横祸,从此销声匿迹。”小玉停了下来,定定地看着脸色惨白的常诚。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