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国子会谈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朱雄英听到他们的讨论,也陷入了沉思,的确如此,这一系列的举动,表面是冯胜私藏战利品,但明眼人都知道,这不过是个借口。真正要做的是两件事,一是去掉冯胜的兵权,二是把兵权交给蓝玉。冯胜被削掉兵权的原因在于和边塞王之间的私下联通。而就算冯胜没有和朱橚见面,这兵马怕是也不能一直交到他手上。因为要震慑边塞王最好的方法就是中央有足够的军力,那么就需要将中央的军力交给一个对朱标绝对忠诚的人手上,那么蓝玉就是最好的选择。

  而且蓝玉驻扎的地方也很巧妙,就在蓟州,距离燕王朱棣的封地很近,以防御北元残余势力作为借口,实则也是一种监视和防御。而且更坑的是,此次征讨北元,虽然蓝玉的确勇猛,但毕竟冯胜是大将军,居中调度,结果不仅把官职给撤了,功劳也全部都给了蓝玉,这就让蓝玉顺理成章的被册封为了大将军。朱雄英心中也不得不感叹,朱元璋这一招真的是玩得漂亮啊,为了给朱标铺路,可谓是绞尽脑汁。

  那么接下来,以对朱棣的防御态度来看,徐家自然是眼中钉,徐家和燕王朱棣乃是姻亲,徐达过世之后,如今继承爵位的是长子徐允恭,该子也是骁勇非常,一直在山西、北平等地练兵,手下也有一支一场骁勇的队伍,但徐允恭倒是和徐达有几份相似,对大明非常忠诚。同时徐家的三字徐增寿更是被朱元璋收到了身边做御前侍卫,怕也是人质一般的存在。徐允恭本身忠诚,又有人质在手,怕是短时间不会对徐家出手。

  而傅友德他已经打过交道,傅友德在朝中的跋扈之名,已经是人尽皆知,朱元璋又岂会不知,只是傅友德此人善于经营,背后的势力非常大。一方面,傅友德和晋王朱棡之间也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既是姻亲,两者更是往来甚密。还有就是傅友德在朝中经营多年,朝中官员和军队中的将领有不少都是他的人。所以朱元璋选择把女儿下嫁给傅友德儿子,以结成姻亲,也是为了暂时控制住傅友德。为了让朱标接班顺利,傅友德肯定是要动的,只是肯定也在预谋当中,但没有百分把握,怕也是不会动的。

  至于朝中的文官集团,李善长为首的淮西集团如今已经是一盘散沙,李善长年纪大了,也无力管制,怕是朱元璋不出手,也早晚要散了。浙东集团在刘基和杨宪之后,本也没有什么过硬的代表人物了。如今通过国子监取仕,一定程度上就分薄了其中的利益和权势,朝中的文官势力怕是会先动手的,而且也几乎肯定可以得手。

  至于九位边塞王,看得出也都在蠢蠢欲动,都在努力在南京城中寻找支持的力量,但这却也是朱元璋最忌讳的。九大边塞王中实力最强大的当属秦王朱樉,但因为是朱标的同母弟,和朱标私下关系较好,相对也可以钳制其他的边塞王。但目前边境未定,还是要依赖边塞王戍边,自然是不会轻举妄动,朱元璋目前的策略就是切断南京城内和边塞王之间的联系。

  把这一切梳理清楚之后,朱雄英暗暗叹了一口气,随着距离历史上朱标辞世的时间越来越近了,似乎整个朝堂都开始蠢蠢欲动了,朱元璋也像感知到什么一般,开始加速在为朱标扫清道路,用朱元璋的话说,坏人由他来做,反正他也造了足够的杀孽了,把一切扫清之后,让朱标以仁慈来造大明的盛世,这就是他最大的福报了。

  几人在国子会中相谈到深夜时分才散去,他透过竹林望着天空中的一轮明月,渐渐的一团乌云遮盖住了月光,变得灰蒙蒙的一片,也许这就叫波诡云谲吧,风暴就快来了吧。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