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8章 救人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裴唯冷笑了一声。

  “内定了吗……”

  “算了,这世间乱象,与我何干?”

  ……

  天色已晚,这时候寻常人都已经歇下了,而李玉书还在苦读不辍。

  她还在看北齐策。

  北齐策,最初一版定于隋朝,但后来唐灭隋,唐朝史学家李延寿又重新修撰了一版,收录到了北史中。

  经过后人不断的删落、校正和完善,北齐策最终于清朝乾隆年间正式从北史分离,形成单独的篇章,又收到了四库全书中。

  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方可以“北齐策”的名义,独自出版。

  所以,她看着手中这卷几易其稿的正史,眼中浮浮沉沉,如冰山雪石。

  “在北齐二百余年的历史中,总共历经了十一位帝王,但很奇怪的是,这十一位中,有五位明确记载是死于兵变,还有五位,是死于毒杀,唯独……”

  她将目光投向上面的大字——昭武本纪!

  “唯独只有昭武烈皇帝,死因不明。”

  死因不明的皇帝,总会引发一些真真假假分不清的传闻,比如说斧光烛影。

  但这位昭武皇帝身后,却没有这样的事情。

  干净的犹如一张白纸……

  是被纂改了,还是本身就没有?

  她低下头来,一丝黑发有些顽皮地垂落,被她顺手绾于耳后。

  昭武皇帝虽然死的早,但是他继位也很早——换作现在小孩子还在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他就已经做皇帝了。

  “昭武是7岁继位,古人都算大岁,也就是说,大概是现在的6岁年纪,他便是北齐数千万臣民的主宰了。”

  “不过他幼年时就被养在了深宫,除却朝臣和后妃,寻常人无缘得见天颜。”

  “所以……”

  李玉书的目光落在了史官夸赞他的一句话上。

  “世祖纯孝,事必躬亲。时人颂之。”

  意思是世祖皇帝,也就是昭武帝,对待他的亲人非常孝顺,每逢大事小事总是要自己亲自去做。

  这在古代是一项十分高尚而且值得推崇的美德,所以老百姓听到了都夸他。

  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在李玉书看来,却觉得非常疑惑。

  “他是养在深宫的,如果真的孝顺的话,也理应是对着那些后宫妃子,但事实上,世祖皇帝并不喜欢她们。”

  “这从他继位后对她们并没有什么封赏,而且后来只娶得一妻,冷落后宫就可以看出来。”

  “那么……”

  那么,他孝顺的对象是谁?

  她继续往下看。

  下面无非是说些世祖皇帝出去游猎看到倒在路边的百姓长叹泪流啊。

  狠抓贪官污吏整顿时风然后被世族各种指桑骂槐啊。

  今天又打胜仗了啊,明日被周边小国请求和亲结果理都没理啊……

  倒是很少真正涉及到“孝”这个字眼,仿佛史官只不过顺口夸一句,也忘记出来举几个例子了。

  李玉书眼神闪烁了下。

  她倒不是故意要揪着这一个字眼不放,只是凭借着直觉,觉得很不合常理。

  史书上的每一个字,都是无数人无数个朝代审来审去,删来删去,最终落笔而成的。

  如果他们为某个皇帝下了个定义,那么,势必他们要解释这个定义是怎么得来的。

  比如说,要体现唐太宗的孝,史书上是怎么写的呢?

  “世民跪而吮上乳,号恸久之。”

  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太宗皇帝孝顺啊,他老爹因为他篡位的事情不爽了,生病了,他二话不说扑通一声跪下来,给老爷子舔胸口,还哀嚎了好久。

  不仅把老爷子感动了,两人抱头痛哭,冰释前嫌,还把那些史学家也感动了,非得写出来让后人们看看。

  所以后来,太宗的幼子,也就是武则天的老公高宗皇帝李治,顺理成章的把这手玩得滚瓜儿溜。

  一到他老爹长了个毒疮,他也毫不犹豫的扑了上去……

  可以看出,史官不仅不瞎,而且严谨,不仅严谨,而且重口味。

  但在这里,特别提点了一句“世祖纯孝”,却没有接下来的铺垫了,仿佛就是没写完戛然而止了一般。

  李玉书翻了一下,又回到了高祖皇帝的本纪。

  名义上,高祖是北齐朝的第二代皇帝,但实际上,他才是北齐的开国君主。

  北齐朝第一代皇帝,太祖,原本是北魏的柱国大将军,可以说的是位高权重。

  但在后来北魏发动的统一北方战争中,被自己的部下兵变,不仅功败垂成,而且还留下了年幼的高祖对抗自家虎视眈眈的叔伯兄弟。

  待到高祖成龙,自然而然的追封了一波祖宗,太祖皇帝得享宗庙,与国同休。

  只是很多事情,太祖皇帝压根就没有存在感。

  享受祭祀也不过是因为有了个当皇帝的好儿子。

  而一手创立了北齐这么个盛大王朝的高祖,绝对说的是上是当世豪杰。

  在潜龙期间,高祖接过了他撒手人寡的老爹撂下的担子,南击后燕,北逐高车,硬是在铁桶一样的乱世中撕开了局面。

  可惜好景不长,赏识高祖的北魏道武皇帝拓跋珪被杀,皇权移位,落在了明元帝手里。

  明元帝年富力强,野心勃勃,他的目标不是在关中,在北方,而是整个天下。

  因此对高祖既是青眼相待,却又因为他是汉人,而有些隐隐约约的忌惮。

  在这样的情况下,高祖皇帝只得韬光养晦,公元410年,明元帝拓跋嗣下诏,命南平公长孙嵩北伐柔然。

  高祖因守母孝不在此列。

  自此以后,他暂时淡出了北魏朝的权力中心,直到公元422年,明元帝南征刘宋,高祖才得到机会,在这次举国之战中随君出征。

  但由于刘宋君民一心,顽强抵抗,北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也不过是攻下了几座城池。

  而在战争结束的第一年,公元423年,明元帝因为积劳成疾,崩逝,他的长子,也就是著名的太武帝拓跋焘得登大宝。

  拓跋焘此人雄才大略,不弱于他的父亲和祖父,但比起他那个仁和宽厚却又优柔寡断的父皇,他更像个脾气暴躁、不开教化的武人。

  武人与武人,自然是相互老爷子舔胸口,还哀嚎了好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