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艰难的重构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最后我再说两件事。一件事是你们在升到副经理之前,不能告诉别人和我是一个村里的。因为那样没人管得了你,没人要你的话,你只能回家。”让江奕当恶人的话也行,但是“上梁不正下梁歪”的道理还是有的。

  众人可以理解,但是难以接受:“我们本来就姓江,又是江家屯的,别人不用猜也知道啊。”

  “只能跟母亲的姓,这样至少靠一边。”不过这个提议很快被大家骂得不行了。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这是农业文明很重要的一个准则。

  “那江榴是不是要叫‘刘榴’了?哈哈哈。”江榴的妈妈姓刘,还真的不巧。

  “留留,呵呵呵。留不留?留!”有人在开玩笑,江榴郁闷了。在一个没有什么娱乐的农村里,外号传得最快了。

  江树理又站出来了:“你们也不想想,你要是江奕的亲戚,但是表现得一般,江奕能直接提拔你吗?”

  “肯定不能啊,别人不服啊。”

  江奕已经很完整地表达了这个意思。

  江树理继续引导:“如果你不是江奕的亲戚,表现得也一般,但是你有一个亮点,江奕能提拔你吗?”

  众人听懂了。避嫌,这是上位者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如果是一个外人,一两个亮点受到提拔被称为“不拘一格提拔”,有示范效应;如果是一个亲戚,这样就会被引申为“他不就是沾了亲戚的光嘛”。

  江树理看到大家差不多懂了:“你们犯了错,江奕只能从重处罚;你们立了功,江奕却不好奖励。亲戚就是这样帮衬的,所以他让大家不要透露这层关系,是为了大家更好地加薪升职。”

  这样说也对。不过到底是让人觉得生分了。

  江奕考虑了一下:“大家刚出去难免有些考虑不周的地方。这样吧,以后你们什么时候暴露了,第一次就换个地方,第二次就要降级,第三次就要回老家了。”

  这相当于给大家一道缓冲。农村人天天在家里的交流对象都是有血缘关系的,天生不具备防备心理。

  “这样好啊,我就是管不住自己这张嘴。”

  “我纳鞋底的功夫最好了,你要不要试试?”老娘们又站出来维护正义了。

  第一个最难的事情终于告一段落,江奕最终抛出了第二个重要事情:“江家屯的人出去了,不能忘记自己的根。所以,以后要成立流动的同乡会,相互帮助、支持。但是如果有谁敢违反约定,就要逐出同乡会,任何会中的成员不得资助、接纳。”

  华国的社会力量终究还是太小了,让这些村民冒然走进大城市,会有很多的不适应、害怕。同乡会算是一个缓冲,给这些走进城市的第一代人一个保底,一个心灵的家园。

  这句话让人眼前一亮。江奕这是给本村人开了一个小金库啊,那有啥不支持的?

  “那要是有姥姥家的亲戚想加入呢?”有人冒冒失失地提出这个问题,让大家一阵抱怨。

  “外姓人怎么会跟咱们一条心?”

  “我娘也是外姓人,怎么了?”那人依然梗着脖子硬撑。

  江奕倒是忽然想到了什么:“现在不是提倡男女平等吗?我觉得也可以考虑,只是我们村的不需要交会费,只接受捐赠就行了。其他村的人要是想加入,就要交会费了。具体多少以后再商量。”

  这个冒失鬼倒是提醒了江奕。

  如果说成立同乡会是给刚上岸的农民一个缓冲,时间长了却有可能会走向反面,那就是有些人始终丢不掉这跟拐杖。

  有了其他村里人加入,这个同乡会却可以走向非政府组织,江姓的痕迹逐渐稀释,拐杖也将失去意义。农民天性里不适应工商业社会的阑尾,就这样被切除了!

  “江奕,要是自愿捐赠的话,大家手里头都没几个钱的。”

  江奕知道这是等自己表态呢:“前两年的会费就由江守义出了,我去找他要。”

  众人一阵哄笑。

  江树理暗暗称奇。这小子一招漂亮的大挪移,既能让大家安心,又不至于让人觉得自己有钱。

&em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