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金殿议改革(下)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张四维与申时行亦连忙起身,俯首拜曰:“请皇上慎重。”

  张四维还道:“土地为国家之本,臣请陛下徐徐图之。当挺过这一阶段的改革,之后等上下稳定两年后,再进行下一阶段的改革。不知皇上觉得如何?”

  “对于田地的事情,朕也知道不能着急。那不如这样,先从朕的皇庄查起,朕会亲自下命令给各地的皇庄管事,让他们完全配合各地的官府。”朱翊钧很有自我牺牲的觉悟。

  “另外还有,今年已经晚了,就算了,从来年起,每年皇庄都要按照我大明的税收法律,该交多少赋税就交多少,一点也不能少。

  至于各地的藩王的田地,明年就召各地藩王进京,他们剩下的土地都交给官府打理,也是由官府代理收税,余下的才算各王的收益,这样一来,皇室的土地改革就算完成了。

  剩下的各大国公勋贵们,有了皇家做榜样,想来会有相当一部分人会主动把土地的赋税上缴官府,这样一来,朕就可以推行更进一步的土地税赋改革。当然,一两年甚至三五年可能都收效不大,但是最起码有了由头不是吗?到时候最起码有皇亲勋贵交了几年的税,不患寡而患不均,心里不平衡之下,也会要求朝廷对士绅进行收税,拉着士绅一起当难兄难弟。这不就成了吗?”

  “皇上所言倒是有一定的可行性。”三位阁臣都表示赞同。申时行有过农耕经验,还建议等到来年春耕结束后再进行清田工作,一是现在天寒地冻的啥也看不出来,二是怕春耕结束后再清皇庄,不会影响春耕。至于多出来的土地,地里的种子已经种好了的,朱翊钧表示不在乎这一点。

  对于最后一个军事议题,朱翊钧离开座位转了几圈,最后右拳一击左掌,下定决心:“朕有意改革京营,使京师三大营重新恢复到永乐盛况,先生们可有人选推荐?”

  张居正摇了摇头,道:“京营内部勋贵武臣、提督宦官、协理文官等利益集团盘根错节,当年俞大猷改革京营,没多长时间就被赶出北京。前车之鉴,若想成功整顿,必须外有助力才行。”

  “那就命戚继光在蓟镇训练新兵,刚好在京师以北,人数定为二十万,可够?”

  “五万即可。隆庆年间曾经商议过命戚继光在蓟镇练十万兵,然而受粮饷等因素,谭纶等人只募得三万余人。最后再加上蓟州、昌平、保定等地的卫所兵,才凑够十万余人。如今国家太仓略有余银,可命戚继光再招募五万人。戚继光善于练兵,其部下军纪严明,战力强悍,足可以一当十。”张四维建议道。

  申时行略带劝谏:“如今卫所不堪用,唯有募兵,但募兵靡费,如今国家财政刚有起色,还是要量入为出。”

  “好吧,听人劝吃饱饭,那就听阁老们的。先推出一条鞭法,等过两年地方适应改革了,军队也编练完毕,再进行深化改革。可以否?”

  “皇上圣明。”皇帝能够听得进劝谏,张居正就感觉其很合格了。‘希望列祖列宗显灵,让皇帝的虚心纳谏能够一直保持下去。不然,哪怕是能力再高,听不进劝,也只是另一个隋炀帝罢了。’

  “什么圣明不圣明的,嘿,先生就别再恭维朕了,朕什么水平自己心里也知道。唉!说来惭愧,朕也就是近来突发奇想,才想出这么些点子,但是要想让朕去做,朕却是毫无头绪,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朱翊钧说的确实是实话,对于他这种政治小白来说,穿越后唯一的优势也就是那些来自于后世的记忆了。

  这位皇帝言语的坦荡倒是令三位阁臣们颇感意外,这位少年天子今日的奇思妙想给三人不止一次地带来了震撼。虽然言语之中略显稚嫩,对政事上面也还欠缺一些经验,外加上以往的表现,可能这辈子也就是个中人之姿。但是为人君者,只要能够虚怀若谷、虚心纳谏,那不比具备任何才干都要强么?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