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大气居正小气藩王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另一边,下了朝回到寝宫的朱翊钧,想到张居正几次反对自己,感觉白瞎了自己之前的真心相待。虽然气,却又离不开他,不得不派人去召唤张居正到乾清宫,表示有事相询。

  等张居正到了乾清宫,朱翊钧也已经理顺心气了。

  “先生快坐,朕有好多疑问等着先生解惑呢。”

  张居正大大方方坐下后,首先就是对皇帝开启了说教模式:

  “皇上还是太心急了,许多事情必须慢慢来,急不得。比如对于琉球使者,直接驱逐离境即可,实在不行,皇上可以下一道申饬倭酋的圣旨,敷衍一下,堵住天下诸附属国之口就行。兵者,凶也。再加上琉球处于茫茫东海千里之外,完全没必要出兵帮助琉球国。”

  “天子之言,岂可朝令夕改,此事朕意已决,不必复言。”

  “皇上,老臣……”

  “张先生,咱们还是说说下一步召各地藩王进京的事吧。”

  张居正张了张口,有心训斥,但是一想到皇帝已经成年了,再加上最近一段时间的表现颇有主见,再像以前那样私下里只论师徒不讲君臣,肯定是行不通了,自己严师的身份确实有些僭越了。

  只好无奈道:“皇上,藩王遍布全国各地,一着不慎就会是各地的反王,因此必须一击决胜。”

  “那么先生是已经拟好了行动方案了?”

  “按照前日初步想好了一个计划,准备于今日朝会之后,先开宗室之禁,取得上下宗室的认同。然后以诸王共议为名,召各地藩王进京朝贺,届时再公布藩王迁入京城事宜。到那时,诸王就是有反对者,也翻不起半点浪花出来。”

  “听起来可行度极高。只是先召诸王进京,再言迁徙诸王府的事情,会不会显得有些……额,朕没有对阁臣不好的意思啊,只是朕觉得能不能直接宣布要进行宗室改革,这样更加正大光明一些。

  朕倒不是迂腐哈,只是朕最近刚读过唐朝的历史,朕以为唐朝前期藩镇在各地还是比较听话的,到了中后期藩镇愈演愈烈的原因是中央屡次失信于各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唐穆宗时期,卢龙节度使麾下悍将朱克融等归顺朝廷,却在进了长安后,被朝廷弃之如敝屐,甚至一度窘迫到借衣讨食的地步。其他藩镇看在眼里,导致从此内外失和,上下异心,大唐再无力回天矣!

  朕也害怕今后会有地方大员或者域外小王,因为看到诸王被召进京后反被收拾,而视京师为狼巢虎穴。”

  “额!皇上竟然担心这种无稽之谈的事情。哈哈哈,皇上大可不必杞人忧天,如今的大明不是唐朝,地方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三司三权分立,不可能再出现唐朝的藩镇局面,因此也不会有胆敢抗旨拒绝进京的官员。至于周边土王,像朝鲜、琉球这样的国王我大明没事从不会召其进京过,也无须下诏。像鞑靼顺义王这样的,我大明召其进京他也不会来。像西域和西南那些酋首、土司,我大明召其进京其也不敢不从。

  更何况诸王进京也是来享福来了,至少有一半的王爷会被争取过来,主动要求留京,到时候,朝廷只需要顺其自然即可。再加上地方藩王以下宗室得到了实际的好处,绝对会大力支持藩王留京。因此,绝不会出现像唐朝那样上下离心的事情发生,天下只会拍手称快而已。

  皇上所想的,反而是对朝臣的不信任,对自己的不自信啊。请皇上莫要再有此类念想。”

  张居正感觉皇上辜负了自己的心血,自己教了他八年的帝王心术是不是完全被他丢到狗肚子里去了。

  “啊哈哈,是吗,是朕的不对,朕一时想岔了。哈哈”朱翊钧心里表示‘好尴尬啊’。

  “其实,真正的难处在于,太祖当年立过规矩,比如二王不相见,即为藩王不能够两位及以上者同时进京。外加太祖留下的遗诏,不准藩王入京奔丧。从此,诸王就再也不能够离开封地进京过,也无须下诏。像鞑靼顺义王这样的,我大明召其进京他也不会来。像西域和西南那些酋首、土司,我大明召其进京其也不敢不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