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热与凉第1/3段
大明这台机器若要为某一件事而刻意运转,那效率还是相当快的。
主意一定,内阁当即拟好圣旨,皇帝现场朱批同意。也就是盖章耽误了一些时间,什么兵部大印、内阁学士之印、皇帝大宝……冯保倒是也没有出来整什么幺蛾子,毕竟冯大伴似乎在那天受了惊吓,回去就称病了。
而张佳胤、戚继光等人的任命诏书也是第一时间八百里加急发出。一时间京城西、北两门使者不断涌出,不惜马力地挥鞭驱驰。此时的大明国力尚在,不至于像崇祯时期那样裁剪驿站。官道上每隔二三十里就会有一座驿站,供使者迅速换乘,以最高速度奔向四面八方。
佳节在即,缇骑四出。可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边疆一定是出了大事,可任由他们打听,因为上层知情人士都下了封口令,所以终究还是一无所获。上了年纪的,忽然联想到了嘉靖年间俺答汗兵临北京城下,京师戒严时期的惶孔,在忐忑不安中,万历九年的这个元宵节前夜,不知有多少人难以入睡。
蓟镇离京师并不远,因此,戚继光在当天就接到了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蓟镇总兵戚继光,素有军功……进封正一品建威将军衔,授右军都督府左都督,加封少保,升为正一品提督军务总兵官,提督陕西、山西、宁夏、甘肃……等军务,酌情帅本部精锐火速驰援宁夏战场,戡平叛乱。钦此!”
“末将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哎呀,戚将军快快请起,皇上对你可是看重的很呐。嫌弃元辅给你的官职品级太低,特意样样都给你升一级,还为了你,特意设立提督一职。皇恩浩荡,戚将军一定不能辜负了圣上的厚望啊。”传旨的中官笑眯眯道。
“公公放心,元敬一定不负圣上隆恩。”戚继光正色道。然后恭维着来使:“不知公公如何称呼?公公辛苦,些许心意,聊为公公奉上杯茶水钱。”说着不著痕迹地递给了来使一个钱袋。
使者掂了掂,脸上的笑意更加浓烈,犹如一朵绽放的菊花一样:“哎呦,这可如何使得。”转手间,却已经将银子塞进了衣袖里,看这熟练程度,怕是没少收礼。
都练出来了。
“皇上在宫里还当着内阁的面夸奖戚将军呢。说将军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直言委屈了将军。”太监说到这,凑近了对戚继光低声道:“皇上私下里说了,这一次只要将军平叛得力,不啻伯爵之封。”
戚继光心中大喜,却还是谦虚道:“末将为国效力,敢不尽心竭力?”
说起来有些复杂,写下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戚继光,终其一生也没有得封侯爵,别说侯爵了,连个伯爵都没有。因为明朝后期对武将爵位的授予极其严苛,不管是武将前期立了多大的功劳,文官们最多也就是让他得到一点金银丝绸的赏赐。而且在战后武将往往会第一时间被卸去职务,发往他处效力。
也怪不得李成梁要在辽东养寇自重,纯粹是他看到了前辈们的遭遇,以求自保的手段罢了。
“杂家刑余之人,当不得少保如此客气。杂家姓魏,单名一个福字。”
“见过魏公公。”戚继光继续问道:“蓟州镇为京北重镇,不知末将领兵外出之后,由何人代管蓟镇军务?”
“这个朝廷自会考虑的,戚少保不用担心。”魏福凑近了对戚继光低声说道:“不过杂家倒是知道点消息。听说是昌平总兵杨四畏,相关旨意是跟杂家一起出的北京城,现在应该也送过去了,将军不必担心蓟镇安稳。”
戚继光笑呵呵道:“杨敬甫老于战阵,攻守兼备,有他在,蓟镇固若金汤,末将也就放心了。军情紧急,末将今日就要聚兵,还请公公随末将一起去传达军令。时间匆忙,恕末将招待不周了。”
“应该的,尽快为皇上分忧,也是杂家的心愿。”
“多谢公公理解。”
不多会儿,一行人便来到了中军大营。
只见戚继光吩咐亲兵道:“擂鼓,聚将。一炷香燃尽不到者,斩!”
戚继光治军极严,戚家军也是历代明军纪律最严明的。古代强军,首数岳家军、戚家军等,‘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可不仅仅是一句福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