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心怀叵测第2/2段
“那好啊,郑兄,你这是帮了我大忙啊,确保军粮无误,我一定为郑兄和赵家记上一功。”魏伯仁听言这才松口气,转怒为喜,可他转眼一想,郑安又说赈灾困难,他的心又回到焦虑之中,“不过,赈灾不能松懈啊。”
郑安显出有些为难的样子:“魏大人,眼下赵家损失惨重,可用船只不多,粮船运输暂时会受到影响,对抗灾物资的调运和赈灾也是不利的,这也是下官所担心的。”
魏伯仁与赵德伦有一面之交,觉得此人还是能办事的,心想这轮船被烧毁,损失是惨重了点,于是他说:“赵家的漕运是寿阳联结外地的主要运输工具,一定要他们尽快将轮船修好。请郑大人在捐银时妥为照顾吧,可以从捐银中帮助赵家尽快恢复漕运。”
“有魏大人这句话,下官替赵家谢谢了。”
“这样吧,郑大人尽快将捐银事宜办妥,本官明天告辞,还要到其它各县办差,走一走,看一看,尽快将勘灾落实,您不介意吧。”
魏伯仁眼看这寿阳府也在有意无意的拖延,觉得长时间呆在这里也不好,便想出办法去寿阳各县督促,让郑安也能感受到压力。
“哪里,魏大人的意思兄弟明白,下官尽力而为吧。”郑安反正想,寿阳受灾是事实,不怕钦差去勘灾。
“魏某就实话说在先,这捐银之事你不可误,你是知道兄弟的品性的,误了公事,魏伯仁是不讲情面的。”
“这下官都知道,都明白,大人已经对别人许诺的,如果寿阳捐不到银子,其它地方就不可能捐银,这个罪名郑某也担当不起啊。”
“你知道就好,最迟在本月底将捐银帐册明细交到布政使衙门。”
郑安点点头,没出声。他知道各级官员都在看他,他若慷慨捐银子,必定是众矢之的,他不想成为别人的靶子,只能想法子走一步看一步。
魏伯仁拍拍郑安的肩:“郑兄,不管你有多大的难处,只当是帮我魏伯仁一次,我会感恩不尽的,兄弟我不会忘记你的。将来在皇上面前我会替你说好话的。”
“魏大人,您是皇上亲自派来的钦差,想在江南省有所作为,想对皇上有交代,我都能理解,然而,这毕竟不是在京城,江南省的地方不是那么容易做事的,我郑安如果办完了您的事,那我就是全江南省官吏的第一罪人,到时候怎么办?您能替下官担当得了?”
魏伯仁摆摆手制止:“我知道你的意思,话至此为止,放心,本官不会让你为难。”
“岂止是为难啊,魏大人。您可知道这以后江南省的各级官员会怎样对待您,对待我,您想过没有。”
魏伯仁站起身走到一幅水墨荷叶图前沉思片刻,题款的是陈万全,眼神里露出惊异的神情。郑安看在眼里,轻声说道:“据我所知巡抚大人陈万全还是武郡王的人,您在江南省不会太容易的。”
“郑兄的提醒不无道理,但是你想过没有,我魏伯仁能有退路吗?如今在我的心里只有皇上,只有大清,我是皇命在身的。”魏伯仁握住郑安的手,动情地说,“只要寿阳能带头,你尽力就行。江南省之事办成,在皇上面前你就是第一功臣。”
郑安苦笑着:“功对我来说没有意义,对我来说平安就是福。”
“待本官回到省城,一定请郑兄到布政使衙门喝酒一叙。”
郑安会心地笑了笑。
郑安走后,魏伯仁细细口味郑安的话,看来他是心怀叵测的。
常冬生已经听到对他们的对话的话,似乎也听明白了,他进来说道:“老爷,你不觉得郑安和赵家是合谋来骗我们的,就是想告诉我们寿阳受灾,又遇上劫匪,军粮都损毁了,寿阳是天灾人祸,缴纳不出捐银。”
魏伯仁看看冬生,没有作声,下人都能够看清的事情,其实他是心知肚明的。让寿阳知府衙门爽快地缴纳捐银出来绝非宜事,得想想别的办法,否则江南省的官吏都是这样阳奉阴违,皇命就可能泡汤。
魏伯仁想,先从寿阳下属四县开始,来个釜底抽薪,看他郑安有何动作?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