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章 准备点科技树第1/2段
夏收虽然有些小问题,但还是在控制范围内,方平几手猝不及防的手段让各地的士绅损失惨重。
按照大明的收税制度,一般都是银物混缴,搞的方平在府衙忙碌了大半月。
“谢老,你说这税收能只收银钱吗?”
“你小子能收上税就不错了,看样子这夏收比前几年要多一些,尤其是这商税。”
解缙没有明说,但是知道大明情况的方平还是清楚,现在的大明缺银钱,开国的时候朱元璋才发行大明宝钞,可是这宝钞被朝廷玩坏了,现在的一贯钱可不值银钱的一贯,所以地方上又开始了银物混缴。
这事急不来,要改变这事只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朝廷稳定宝钞的价值,这就要很厉害的金融手段,可是方平不会。
二来就是等郑和出海回来带回来大量的外来银子,来弥补这些贬值的部分才行,最后稳定了宝钞才能继续用宝钞交易。
想到这里,方平盘算着郑和出海也快一年了,这次去的不远,算算时间也该回来了,自己到时候要给朱棣递个条子自己过去一下才行。
这些日子里唯一的好消息可能就是兵工坊那边有几位老师傅改良下军械,按照方平定下的规矩,兵仗局给了赏赐,还给几人安排了一个管理的位置。
方平再次来到这里,看着热火朝天的兵工坊,心里也是欣喜,真的是有了刺激就有动力。
“方大人真的是厉害,按照方大人的规矩,这里的这些工匠勤快多了,还改良了几件军械,年底就可以和工部的那群人比一比了。”
拍马屁的是这里的监工王安。
“这都要多亏王公公,要不是有王公公在这里坚守怎么可能有这样的成绩。”
两人就这么吹捧着,一旁的解缙相当的鄙视这两人。
巡视了一圈以后,方平找来这群工匠中最后能力的人,开门见山的说道:“这次军械的改良几位出力不小,希望几位日后再接再力。”
“谢方大人,这全都靠方大人才能让我等有了如今的生计。”
“好了,多余的话不多说,今日找几位来,我有个重要的事情宣布。”
大家对于方平都有着莫名的信任,以前工匠是什么地位,现在在这里又是什么地位,大家心里都清清楚楚的。
“我打算在这里成立一个研究小组,由王公公和锦衣卫管理,挑选一些善于改良和创造的人来研究一些新的东西。”
“不知方大人这研究院要怎么做呢?”
众人也很好奇,王安就更加好奇了。
“进入研究院的人以后就不在流水线上生产了,他们就是研发更新的东西,需要的一切物资由兵工坊优先提供,当然待遇也不是外边这些流水线上的工匠能比的。”
“那不知这研究院进入有什么要求吗?”
“要求就比高了,第一必须识字,要把每次试验的过程详细的记录下来,以便以后可以查询,二就是要严格的保密,这里的研发的每一件物品都要保存起来,由兵仗局和锦衣卫共同守护,当然了研发的人员也是不能随意的透露这里面的消息,否则就按泄密处理。”
方平说的很谨慎也很严重,他是想彻底点开大明的科技树,让大明有一个质的飞跃。
“方大人不说我们也明白,我等这就准备下,开始招收这方面的人。”
“好。”
可是还没等方平心里的石头落下,又有工匠反映:“方大人,这兵工坊由于方大人改变了做工模式以后,效率的确提高了,可是工匠每个人的手艺不同,制造的尺寸也不一样,这段时间浪费了不少材料。”
听到这话,方平前边犯了一错误,流水线制造不仅仅是制造速度提升,同时也是标准化的提升,现在的工匠都是各家的手艺做的,很难达到一定的标准。
当初为了提高工匠的积极性,和生产速度忽略了这一点,想明白后的方平,直接拿出了后世的刻度标准,一改大明现在用的尺丈寸,让工匠自己按照这个刻度给每件工序定一个准确的尺寸去生产。
工匠看着新的刻度标准也有点不知所措,以前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就这么的抛弃不用太可惜了,可是拗不过方平的强力要求,只好照做。
不是方平不退让,而是这时代的刻度本来有就点不精确,据史料上记载还有大斗进小斗出的事呢,现在在军械方面可不能这么马虎,必须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办。
同时方平还特意带了几本关于蒸汽机的书过来,自己画了一些简图,标注好了尺寸,让工匠试着去制作。
抄写这些书;可是还没等方平心里的石头落下,又有工匠反映:“方大人,这兵工坊由于方大人改变了做工模式以后,效率的确提高了,可是工匠每个人的手艺不同,制造的尺寸也不一样,这段时间浪费了不少材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