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刘备第2/2段
刘备强调“不忍”,主要是考虑一个信义问题。诚如刘备所说:“背信自济,吾所不为。”尽管荆州对刘备来说已由诸葛亮定为争霸图强的首要目标,但他决不在违背信义的情况下图取。这完全是由他的政治品格决定的。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载,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系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胜在汉武帝时被封为涿县陆城亭侯,后在宗庙祭祀中因献助祭金不合规格,触犯律令,被削去爵位,于是世代就在涿县安家。刘备的祖父、父亲都在州郡做过官,但到刘备的时候已家业衰落,成为底层百姓。这很可能是刘备父亲早逝的缘故。
由于年少失去父亲,刘备跟母亲靠贩草鞋、织苇席为生。他家屋旁有棵大桑树,枝叶繁茂,远远望去犹如皇帝乘坐的华车之盖。刘备小时候跟族中小孩在树下玩耍,说他长大了要乘坐这个羽葆盖车,吓得他叔父急忙训斥他不要胡说,这可是灭门之罪。十五岁时,刘备奉母亲之命外出游学,师事原九江太守同郡人卢植。
卢植是当时著名的大儒,但刘备对读书没有多大兴趣。先主传说他“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身高七尺五寸,垂手过膝,回头能看到自己的耳轮。平时少语寡言,善待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之士,因而许多少年争相归附他,同族人称他“非常人也”。史书上所说的这个少年刘备,已使我们看到他性格上的一些基本特点。
三国时期各类人对刘备的评价
曹操曰:“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
孙盛魏氏春秋云:(曹操)答诸将曰:“刘备,人杰也,将生忧寡人。”
(曹操)公曰:“刘备,吾俦也(意思就是刘备是跟我曹操能力相当的人物)。但得计少晚。
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
贾诩曰: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治国
程昱曰: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
郭嘉(一说为程昱)言于太祖曰:“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为之死用。嘉观之,备终不为人下,其谋未可测也。古人有言:‘一日纵敌,数世之患。’宜早为之所。”
董昭曰:“备勇而志大,关羽、张飞为之羽翼。”
刘晔曰: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
太祖问裴潜曰:“卿前与刘备俱在荆州,卿以备才略何如?”潜曰:“使居中国,能乱人而不能为治也。若乘间守险,足以为一方主。”
袁绍曰:“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
刘备袭蜀,丞相掾赵戬曰:“刘备其不济乎?拙於用兵,每战则败,奔亡不暇,何以图人?蜀虽小区,险固四塞,独守之国,难卒并也。”徵士傅干曰:“刘备宽仁有度,能得人死力。诸葛亮达治知变,正而有谋,而为之相;张飞、关羽勇而有义,皆万人之敌,而为之将:此三人者,皆人杰也。以备之略,三杰佐之,何为不济也?”
陈寿曰: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讬孤於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周瑜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
鲁肃曰: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
陆逊曰:刘备天下知名,曹操所惮。
陈登曰:“夫闺门雍穆,有德有行,吾敬陈元方兄弟;渊清玉絜,有礼有法,吾敬华子鱼;清修疾恶,有识有义,吾敬赵元达;博闻强记,奇逸卓荦,吾敬孔文举;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
张辅曰:(刘备)威而有恩,勇而有义,宽宏而有大略。
吕布曰:是儿最叵信者。
袁术曰:术生年已来,不闻天下有刘备。(袁术是世家子弟,看不起刘备)
关羽曰: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