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第1/1段
再道释能一日化募银钱来到岳家壩镇,见一年约三十的壮汉立于一桌前;桌上置几摞银钱;桌旁杆上绑一白布幅,上书“募招砖瓦伙计”六字。砖瓦乃建筑必需材料。
释能想,何不与师弟们到砖瓦窑厂以工换砖瓦,抵些建寺银钱开支。他就立即回到慈光寺,除秦勇、释深等七八位师弟外化募未回寺,寺中尚有刘明等十余位师弟正帮寺干劈柴、洒扫等事。
于是,他便把大家召集一处,商之,众师弟皆同意,烧搬砖瓦做工,皆心定愿为建寺而碌为,禅修佛事、练功习武尽苦劳。不过,刘明、释信、释定、释远、释达等师弟们皆不同意释能参工,因他肩负筹谋建寺之重任。师弟们说得有理,释能也只好留寺了。
释能将刘明作僧头及释信、释定、释远、释达等十余僧们领到了那壮汉前,合掌道:“施主,不知怎称呼你?”
那壮汉自称道:“敝人朱仁,在杨家岭西坡开一砖窑。”
释能指着众师弟,对朱仁又道:“这几位年轻僧人愿到贵窑上,劳事造砖瓦,可否?”
朱仁一看,这些年轻力壮的和尚,倒是砖瓦窑急需的劳力,也就同意了释能以僧人工钱换砖瓦的条件。
这拨僧人从此踏上制砖造瓦之路,不分春夏秋冬、天寒暑热,起坯、晾坯、搬坯、装坯窑等砖瓦烧制过程皆参予不懈怠,晴天一身尘,雨天一身泥,十分劳累辛苦,从未退缩,心中想得是多干,多积攒下些建寺砖瓦……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已到唐天宝中期,唐玄宗迁都西安,娶儿媳杨玉环、封为贵妃,其堂兄杨国忠依恃巴附杨贵妃,封为右相兼吏部尚书;善机变会钻营之李林甫得为礼部尚书、官至宰相;狡黠异常的安禄山靠其百计谀媚,多施贿赂之手段,又善迎巧言使玄宗欢喜,已爬至到平卢节度使,兼柳城太守、押两蕃、渤海、黑水四府经略使和范阳节度使之职位,拥兵各藩镇,权倾朝野……
此时大唐天下已显衰微之象,西山日落之势,可年有六旬余,自感江山无险恙,沉溺于温柔乡里,享乐日盛的唐玄宗似把雄固江山社稷之事丢到爪哇国去了。
此暂不言大唐隐得祸根之事,再说释能对于山高皇帝远之蜀地,消息闭塞,自不大知朝廷之变数,何况他乃肩负皇命,忠心朝廷的耿介武僧,即使知哓大唐国势,但其意如玉石坚,其心昭日月的天赋本性也是不会变移的。
在慈光寺挂单已过十多载,年已四十余岁的释能与师弟虽偕其七八位师弟出寺去募化建寺银钱,但也不多,算来亦不足以建寺度支。这一载又阳春柳绿之际,他按己定建寺规序,到冠府去找冠泽豪议商些事,兼看己已授艺多年的卿鹏举武功深浅,须再费工夫指点。他到冠府因是常出入冠家之人,进得门,守门家仆自不必问了。他进入厢房遍寻冠泽豪,未见,内府家仆告知,主人外出办事去了。
待寻至馆,未见学徒,仅见邹义桐于树下正座木椅而捋须持卷阅书,他即上前合掌,道:“大师,敢问徒儿卿鹏举他们到哪儿去了?”
邹义桐一见是释能,立身,拱手道:“我观其徒弟们学文练武辛苦,今早准他们到镇上兴游去了。”释能一听,也罢,暂不寻卿鹏举去,遂想得几月未见在窑做工的刘明等师弟,既出寺门,何不乘机看看去。他出冠府,遂飞腾脚步,往杨家岭西朱家窑坊而去……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