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药材与炼丹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安国的药材加工炮制经数百年的生产实践,积累了一套完整的经验,有许多独到之处。



其“刀法”为药业之冠。如“百刀槟榔”,一个槟榔可切100多片,且片片均匀。



用特制的钢锉排刀将犀牛角镑成极薄片,形似刨花。很多药材经特殊的制作方法炮制后,药效提高。



正是各方药材汇集充盈和精湛的炮制加工技艺,赢得“草到安国方成药,药经祁州始生香”的高度评价。



江西樟树镇倚“八省通衢要冲”的地理交通优势,药商荟集,药业兴旺,是享誉中外的“江南药都”。



由于各地药材云集樟树,樟树自产药材也与之相映生辉,像樟树枳壳就因质量极佳而列为贡品进入皇宫内苑。



樟树药材称之谓:“东南西北中兼收并蓄,甘辛苦咸酸五性俱全,广征博取,应有尽有”。



同时樟树药业对药材鉴别、炮制均有独到的技术和特色,切制饮片花样众多,厚薄适度,实用性强,有“半夏鱼鳞片,黄柏骨牌片,厚朴指甲片,肉桂薄肚片,桂枝瓜子片,甘草柳叶片”等。



技术上讲究“白芍飞上天,茯苓不见边,川芎蝴蝶双飞片,麦冬三刀成勺片”。



因而赢得“药不过樟树不灵,不到樟树不齐”的美称。



百泉位于河南省北部,辉县县城西北五华里处的苏门山南麓。



早在隋朝百泉北岸山上始建“卫源庙”,每年农历四月八日在此纪念释迦牟尼佛祖的生日,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借古庙会进行药材交易,正式形成了百泉药材大会。



清道光15年《辉县志》载:“百泉,四月初一起,初十日止,四方辐辏、商贾云集,南北药材具备。”可见商贾来此交流药材的盛况。



据1931年统计,参加百泉药材大会的有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北京、安徽六省市42县623家铺户。



经营有南货,即四川、云南、贵州、湖广等地所产药材;山货,即河南、山西、太行山区所产的药材;



以及怀庆府所产的地黄、牛膝、菊花、山药“四大怀药”等,计约200余种。



风景秀丽的百泉,更引诱各地人士趁大会期间来百泉旅游,会期人数最多时竟达10万之众,故而形成“春暖花开到百泉,不到百泉药不全”之说。



十月抽到初级炼丹术。



上至皇帝诸侯下至平民百姓,对长生都表现出无限的热望。



秦始皇就曾经派徐福去海外寻找仙方,试图达成所愿,当然并没有结果,徐福带着众人走后,就再也没有回来,据说徐福身材短小,是日本人的祖先。



明朝嘉靖皇帝热衷于修道、炼丹,渴求长生不老,多年不问政事,搞得奸臣当道,民不聊生。



最离谱的是因为用一些奇特的方法炼丹,结果差点被杨金英等一众受祸害的宫女勒死。



即使是这样,嘉靖皇帝仍然不改初衷,在炼丹的道路上堪称劳模,加班加点,兢兢业业,最终玩火者自焚,年深日久地炼丹吃药,送了命。



明朝还有位泰昌帝朱常洛也爱好这口,不过他吃药是为了有个好身体可以多宠幸些美女,可身体状况比不得嘉靖皇帝,吃了大红丸,在位仅29天就翘辫子了,明朝三大案之一“红丸案”就是这么来的。



炼丹修仙真的不靠谱,可不死心的人总是前仆后继地涌现着。



炼丹成了一个热门行业,长盛不衰,晋人葛洪《抱朴子金丹篇》说:凡草木烧之即烬,而丹砂炼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其去草木亦远矣,故能令人长生。



这种朱砂制就的药丸据说可以长生不老,这一颗颗药丸里蕴含着巨大的魔力,让人如醉如痴,完全昏了头。



著名的炼丹师除了抱朴子葛洪,还有“山中宰相”陶弘景、药王孙思邈。



陶弘景为了炼丹寻求长生,也是蛮拼的,不但隐居游历,遍访名山,寻求仙方,而且还在整理古籍《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吸收魏晋间药物学的新成就,写就七卷《本草经集注》。



“药王”孙思邈信奉道家老庄学说,而且也热衷于利学知识进行炼制丹药的探索,更是著就了大批医学典著,其中尤以《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等最为出名。



最令人称奇的是,那些想长生不老的皇帝及达官贵人吃了金丹都落得短命。



而这三位都是高寿,古语说人活七十古来稀,葛洪和陶弘景都活到了八十岁,而孙思邈更是长寿,年过百岁的时候视力和听力都还没有衰退。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