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神秘的问米第1/2段
智行出了问米婆的家,也没管那个小鬼了,问米婆对这些更专业一些。
第一次见到有实力的问米婆,沟通阴阳,以阳人的身体接待阴人,简直是以命赚钱。
问米,是一种与阴间鬼魂交流的方式,常是一些与鬼神有协议有缘分的老妇人有此神通。
当然,现在人都不相信这些,只有真实见过的人才会拍头醒悟。
通常这种神通是用来活人和死去的亲人一种慰问,从而让神婆为自己积点阴德。
鬼话连篇,已经成鬼了,根本就是两个世界了,鬼上身他们难道不想出去看看这个世界?
能招到鬼上身,必须保命第一位。
而刚才也没见问米婆做了什么防御的措施,她怎么知道鬼上身,解决了问题会自动离开的?
屋里周围都贴满了符,如果上身鬼离开问米婆肯定不能离开,但上身了应该可以离开屋里的。
难道开始那时候念咒时,是和鬼谈好了?又怎么一下子就找到了呢?
不太懂!
咦,这是哪里?智行不知不觉走过了几条街道。
每次向一个方向遁出去,要看招牌或者指路牌才知道,就像现在细致的地方是哪里都不知道。
身边的街道名,向来没有太多特色,无论香港还是广州,几乎都有北京路、建设路和中山路。
香港人口密集,道路错综复杂,因此香港街道命名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容易迷路。
一些街道名字,即使你没去过,也早已烙印在脑海里,例如喜帖街、皇后大道东、轩尼诗道和弥敦道等,它们或出现在粤语歌中,或电影中,在内地,粤语地带早已家喻户晓耳熟能详了。
4000多条街道名字,霸气、委婉、浪漫、土味,又或者很新奇,也有以内地城市命名的街道,相对平凡,例如广东道、北京道、洛阳街,造成香港街道的命名略显奇葩!
粤语与国语发音差异,所产生的独特性。其中,还有着不少取名的趣事。
19世纪40年代,英国侵占香港后,便展开轰轰烈烈的道路基建。所以,香港街道的命名,是先有英文,再由中文译名,中文译名以粤语发音为准。
殖民地时期,老一代香港人接触英文过多,中文水平低,且翻译尚未统一标准,由英译中时,就容易出现错误之处。
位于中环的皇后大道,是为纪念英国维多利亚女皇,而命名为「Queen'sRoad」。
负责翻译的官员,误将「女皇」写成「皇后」,并沿用数十年,延伸路段还有「皇后大道东」、「皇后大道西」及「皇后大道中」。
19世纪90年代时,港英政府亦无意更改,只能做出澄清声明错误。
在香港,除了女皇外,其余英国皇室成员,亦有相应的道路命名,作为纪念。例如纪念英皇佐治五世的「英皇道」、纪念爱德华八世的「太子道」等。
但「干诺道」例外,这是纪念女皇三儿子干诺而命名的,除此之外,一些皇室成员亦是如此。
每一任港督,亦有对应的街道留作纪念,比较出名于中环的皇后大道,是为纪念英国维多利亚女皇,而命名为「Queen'sRoad」。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