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夜归第1/1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1975年夏,凌晨,山间道上。四周还黑漆漆地,偶尔还能听见几声山间动物的叫声。迎面里闪过来几处光亮,没过多久几个轻快的说话声传过来。

  五个青年打着手电筒,跨着单肩包有说有笑的走来。

  “哎呦!”步子混乱间,是谁踢到石头使石头滚动起来,发出得得声响,石头沿着坡路滚下去。

  “小伟,注意,到开碑山了,这里石头多碎石到处是,你要小心点儿!”一个年轻的声音急急的说道。

  “我说刘哥,过了这里,就到红土坡了,翻过这片山就能看见村子,可惜现在黑灯瞎火的,啥都看不见。我说呀你就不能多借个电筒吗?害我和吉哥、梅妹都差点摔山下去!”

  叫刘哥的声音回道:“别说了,跑了一圈只借到个手电,电池还是我以前用过的,一闪一晃的也快没电了。我们五个人就我一个借了个手电,五个人用三电筒,这能看清路吗?”

  一个女声接话:“别说刘昌盛了,就他人缘好,还能借到个。我宿舍的,我一开口不是坏了就是没电池了,要不就是要看书用,谁借给你呀!”

  “行了,别抱怨,难得放个假回家,不要说丧气话了。快到家了。也不知道现在几点了。我们下了晚自习出来到现在,怕是走了三十多公里地了吧,腿都有点快麻了。等回到家了要好好休息再好好睡个觉!”另一个男声接道。

  五个年轻人,都是相邻两个村子的人。踢到石头的那人和说话的唯一一个女生,都是韩家村人。另外三人,借电筒的叫刘昌盛,他和另外两人都是刘家村人。两个村子挨着,多年相互联姻,关系都比较好。

  刘昌盛和几人都在格都镇上念初中,上完晚自习结束后,大概10点汇合后从格都镇出发,步行沿着老路回家。69年那会修通了县城到老家板坡公社的柏油路。但大多只有拉煤送货的大货车在跑,每天只有一趟到县城班车,每早8点定时发车。所以大家即为了省钱,又为了省时间,每次放假都是走路回家!

  年轻、话多、不寂寞。路走习惯了倒也不累。今天没有月光,天气清爽但不是晴天。路面还算宽敞,宽的地方近两米,最窄的地方也能过牛、马车,在民国时期算是通往县城的唯一道路。这段路面光滑,手电筒的光亮反衬着路面,牛车的轮印、坑洼也还能分辨,倒也不是那么难走。走夜路习惯了的人有经验了,黑的地方不下脚。几个人努力地翻过了红土坡,一个垭口呈现在众人面前,冷风从山下吹来,众人都轻松欢快起来。下山了,到了这里这附近就有村里的地了,预示着他们快到家了。

  这时天蒙蒙亮了,近处路面能看清了。路旁边的酸花叶子上盛着露珠,反透着光亮。旁边的一大株山茶花,花朵娇艳欲滴,这是伴着露水感觉也鲜艳了许多,清风伴着地里包谷叶沙沙声送了过来,阵阵微风中满鼻子的幽香。感觉像一夜的疲劳都消失了一般,大家都心情舒爽起来。

  半小时后,越过了树林的遮挡,远处一个典型的高原坝子呈现在众人面前。三面环山一条河流从山间穿过,雾霭中隐约可见几处青灰色瓦房和还有环绕村子的高大的墨绿的攀枝树。碧绿田野里长的包谷还看不清楚,成行成排的像个个忠诚的士兵。坝子里的丘丘梯田透着淡绿的光亮,河水像条玉带般绕村而过,若挂在村庄上的洁白哈达。偶尔也会传来附近农家的几声鸡叫、狗吠。

  刘昌盛等人欢呼雀跃起来,是到家了。

  大家加快了速度,念着诗歌大家向着坡下奔去: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新人新书,求各种票!保证每天更新,谢谢大家!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