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碾米第1/1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前文里讲过秋收的一些程序,但粮食做成了米饭和包谷饭还是需要一些流程的。比如去杂、选糙、去壳(皮),碾细,筛选等等。

  祖先对待食物最开始都是最原始的吃法是——烤。后来发明了蒸煮炸炒,味道丰富了,就要求食物的精细化,要进行简单的深加工。一般来说做法越精细的食物口感才会更佳。

  精细化的加工,我们从第一道过程脱粒开始。

  单从日常大量食用的包谷来说,先要用手把包谷粒从棒子上mei下来,这个过程俗称mei包谷。

  脱粒过程如果数量少的话用手工;大量的话基本还是手工,只是要把包谷棒装进麻袋,大概装个三分之一,扎上口,放倒在地上,用根结实的木棒捶打,使其脱粒。这个过程俗称打包谷。

  稻米的脱粒已经在秋收时候就完成了。

  脱粒后存储一段时间后是去杂去灰的筛选过程。这个过程用到了唯一的机械工具:木风机,在有的地方叫鼓风机。把不干净的包谷或稻米倒进侧面的兜槽里,摇动正面的木杆,风从地上产生,分离出杂质泥块,粮食和灰尘。如果还不干净还可以重新风几遍。但有微少部分的杂质或霉粮一般还是很难分清,那就要手工去挑出。

  如果没有风机或队里的风机不方便的话,那就要取少量粮食的筛选了。把粮食倒进大团簸里,母亲孟美岐双手端起团簸箕,双手一用力,粮食会高高越起,粮灰就会随着风吹下团簸箕,几次落下了,杂质就会因为质量的不同与粮食大概的分开,这时候就可以把它们分开了。

  筛完后,把干净的粮食装进篮子或口袋里。背到队里磨坊进行去壳或碾碎。

  现在粮食的加工工具一般有:1,石磨,上下两扇石头打制,用于碾碎或脱粒,人畜动力。2,木碓,木头做碓身石头做深槽,类似跷跷板,用于捣细粮食,一般人为动力。3,碾子,刻有条纹的滚石,由于碾碎,人畜动力。4,研臼,石头制成,配有杆头,小量东西研磨。最后一种每家每户都常备,前三种中的石磨,小石磨家里也有,有个木柄。大石磨和碾子,木碓就只有磨坊才有。

  多年前吃在公社时候,大队养了驴子、骡子、马、黄牛、水牛。集中化生产磨坊里的设施就用畜力解决。到了这几年各家吃各家的,磨房的动力输出就只能靠人力了。

  老妈孟美岐就是把包谷和稻子一背背的背到了磨坊,在石磨旁边用人力边推边添加谷子,石磨扇面上的刻文的粗细,代表了你要磨粮食的粗细,当然了也可以多来回磨几道。把谷子全部磨成面后,背回来还要簸箕筛选去粗,最后才放到篜子上。

  把经过加工的碾细的粮食放上了篜子上蒸也还要经过冷却,洒水等手续,蒸上两次后才算这顿的主食做好了。

  老妈孟美岐碾米也经常叫上丈夫去帮忙,但大部分时候都是她带着孩子去磨坊。她推磨,孩子加谷子,石磨很重,一个力气小的妇女根本就推不动。

  也不知道干不了重活的孟美岐是有怎样的力气推动磨盘转起来的。

  刘昌盛从学校毕业回家后,也常去帮老妈孟美岐,刘昌盛推磨也表示有点重,要花些力气。刘昌盛就问母亲孟美岐怎么做到推磨省力气。

  孟美岐说习惯就好了,刘昌盛有点哽咽,他想这次回家才真正的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

  孩子多了,做饭都不是个轻松活计。孟美岐也不是一次抱怨孩子生的太多了,不好养活。

  刘昌盛作为大儿子,感觉压力又大了很多。

  非穿越非重生,非系统非无敌。只想静静讲讲父辈们的故事。新人新书,求关注。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