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归零 第一部 第二章第1/1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时光进入农历1994年,年后已经是第六天了,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依旧和除夕夜晚的一样惊天动地的响个不停。三五成群的孩子,裹着花红柳绿,沉浸在佳节的喜悦之中,踏着扭扭车穿梭于大街小巷,高兴地互相叫喊着,各自施展着单脚滑行惊人的技术,争先恐后地向前滑去。身着彩妆,搽脂抹粉的秧歌队员在铜器有节凑的乐声中,手拿吊坠蒲扇,双脚踩着咚咚叉,叉咚咚的鼓点,有序不乱地伸臂,躬腰,面带微笑,麻利地相互交叉着走八字行表演,在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的代销点、蔬菜铺门前热热闹闹地载歌载舞。串亲访友的人们有的骑着摩托车,有的开着三轮摩的带着一家老小与驾驶着小轿车的司机按照右东左西的交通原则行驶着。摩的、小车的喇趴声彼此起伏,给初春的盎然生机凭添了几分气氛。浓浓的年味还在人们幸福的欢声笑语中回旋。

  在我们家乡,几千年来民间传统风俗,大年初六,有开门红,开始大吉、六六大顺的说法。只要这一天的一切顺利没有障碍,就预示着漫长一年中所有事情都是顺顺当当。因此,在农村信仰者成为一条没有规定的潜在的社会风气。

  刚刚缀学的孙寒生就是其的中一个。在他眼里,过年只不过是小孩又大了一岁,青年人多了一些烦恼,中年人增多了一些负担,老年人离坟墓又近了一些。所以他对过年没有多大的兴趣。初一一过,他就早早地把出门所带的被子,几身换洗的衣裳,鞋袜等日常应用之品装在一个事先准备好的编织袋中,兜中又揣了几十块钱,就盼着初六这一天,出门图个吉利。

  初六一大早,他就和事先约定好的,在外面闯荡过的,比自己年龄大的同村年轻人刘国新、尚进步两人一起背着行李,雇了辆机动三轮车,行程二十几华里,来到叶县长途汽车站,买了车票,坐在候车室等候开往郑州的长途汽车。

  郑州是个大城市,是河南省的省会,经济重心,从地理位置上讲,南通云贵,北达幽燕,自古是文人荟萃之邦,是中原逐鹿,金戈铁马征战之地,多少将相王侯,忠臣良将,在这里演出了一幕又一幕明标千古的经典,更有文人骚客,相聚郑州,留下了一篇又一篇永世传唱的经典而永垂中华民族的史册。现在的郑州,随着改革开放,社会发展,经济腾飞,无异于鹤立于众省城之首。因此来郑州做生意的、打工的、不下几十万,因为这几十万人每天都需要吃饭,取暖,所以,煤球成了热门货。孙寒生这次跟随尚进步、李国新来郑州卖煤球是下定决心,无论吃多少苦,受多少累,都抱着极大的希望,好好大干一场,能多挣几个钱,来填补填补自己这个穷家,也能像左邻右舍一样,盖几间时下农村最流行的外走廊平房。

  顺便说下:孙寒生,一米七的个头,浓重的眉毛之下一双丹凤眼炯炯有神,焕发出青春的朝气,高高的鼻梁衬托出一张灵巧的嘴巴,甜甜蜜蜜的,说出话来,不是叫叔叔,就是喊大爷,让人一看就知道这孩子有种懂事的感觉。白皙的脸蛋,满头的乌发,上身穿灰色旧式对门的、用布条缝成的扣眼及布条绣成的扣子,下身配浅蓝色人工缝制的棉裤,脚上蹬着一双锃亮的皮鞋,算是全身的亮点。

  虽然孙寒生看上去,又高又大,但他那未经过风吹日晒,细细嫩嫩的皮肤一眼就能看出是刚刚离校的学生,更遗憾的是他与法定的年龄还整整相差一年,出外打工算算还是童工。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