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自绝于天下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请记住本站网址(www.ibqg.net);感谢大家的支持!!



<p>眼下的大兴城,以山东士族为首的士族、贵族闹腾得十分厉害,但是对于民生却没有任命影响。而这一切,是得益于开皇年间开通的广通渠。</p>

<p>广通渠使中原、河北、南方粮食堆满了广通仓、太仓、常平仓等关中大仓,每到欠收年景、或是人为的粮荒之年,这些官仓都发挥出了巨大了作用;每到关键时刻,都能将节节攀升的粮价压制下去,若非如此,此刻的杨坚恐怕又要因为粮荒当一次“乞食皇帝”了。</p>

<p>再加上杨坚因为张瑾的威胁,颁布了一连串军事任命,将雍州、关中等地的军队牢牢掌控在手,所以大兴城百姓生活没有受到困扰,至于士人们的争相呼吁、闹腾,跟他们没有屁的关系。</p>

<p>只是生活在大兴城的老百姓都知道读书好,他们知道读书不仅仅可以明智、知礼,还可以当官、还可以以书中知识赚钱,然而书籍贵得让他们问都不敢问,所以没的朝读书方面去想。</p>

<p>普通老百姓不懂大道理,可是他们知道市面上渐渐有了价格低的书籍售卖,往往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这就说明读书人都需要书、说明书籍明明满足不了读书人的需求,但是让他们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士人们偏偏要圣人下令禁书,这些士人到底是吃饱了没事干,还是读书读傻了?</p>

<p>普通老百姓不懂,但是寒门士子懂。</p>

<p>寒士知道读书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好事,所以他们历来是最渴望书籍、渴望掌握知识的群体,只要寒士求学不易,为了求学受尽世家门阀的冷眼不说,还要卑躬屈膝、欠下老大人情,而且学成之后,也有九成九以上的寒士没有入仕之门。</p>

<p>不过尽管如此,当大量“廉价”书籍出售,寒士这个群体还是欣喜若狂,就算这辈子当不了官,但可以学来教育子孙后代,让子孙后代走得更顺畅一些,子孙若是学有所成,以后未必当不了官啊。</p>

<p>然而受到毁灭性冲击士族的却利用官场上的人脉关系,威胁圣人下禁书令,好在卫王坚持、圣人反对,使士族阴谋落空;但就在寒士松了一口气之际,东市笔行忽然被一把大火烧成废墟,不仅书商损失惨重,也使寒士梦断。</p>

<p>寒士们想到张瑾在朝堂说的“若不禁书、贼寇将起于各州县”之论,尽皆认为这场大火就是所谓的“贼寇”所为,一方面是警示书商,让他们知道与世家门阀作对的下场,另一方面则是警告圣人,强硬的向他展示世家门阀的力量;最重要的目的,则要毁灭寒士求学之路、入仕之路、改变命运之路。使寒士世世代代低人数等。</p>

<p>世家门阀的强盗行为,把大兴城的寒士彻底激怒了。当天下午,数百名在大兴求学的寒士自发组织,凑钱买来布匹,制作巨大的横幅,之后展开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p>

<p>数百名寒士高喊口号从国子学出发,其他寒士受到感染,也纷纷加入游行队伍,队伍从几百人变成了上千人、从上千人变成了上万人……整条朱雀横街都是一望无际的示威寒士。</p>

<p>“有教无类,天下大同”。</p>

<p>“公平求学、反对学霸”。</p>

<p>“誓死捍卫圣学”。</p>

<p>“处死‘崔亡真脏’四贼党羽”</p>

<p>“……”</p>

<p>寒士们群情激愤、放声怒吼,闷雷般的咆哮声响彻天空。</p>

<p>大兴震动!</p>

<p>回到府中的杨集听说寒士游行,心知机会难得。果断的令家丁行动起来,把早已印制就绪犯官名单派发到寒士之手。</p>

<p>两万份与博陵崔氏、张瑾家族有关的名单洒到抗议队伍之中,人群顿时炸开了。</p>

<p>正如杨集所料,崔氏、关陇张氏家大业大,如若出现那么一两个“家庭败类”,示威寒士们还可以理解,甚至会认为杨集小题大做。但是在土地兼并、盗取官仓官粮、贪污腐败、官商勾结、克扣军饷等案件中,严厉治家、享誉数百年博陵崔氏竟然出现两百二十七名犯官,关陇张氏也有一百二十五名子弟、假子犯罪。</p>

<p>最为关键的是这不仅只是一年之内抓到的犯官,而且还有一些犯官改了好几次名字,他们受到朝廷惩处之后,被家族带回家族“严惩”,可是过了不久,这两个家族又通过家族的人脉关系欺上瞒下,令这些犯官以另外一个名字出现在官场之上,然后这些犯官继续违法乱纪、败坏官场秩序,甚至比之前更为恶劣。</p>

&
<p>寒士们群情激愤、放声怒吼,闷雷般的咆哮声响彻天空。</p>

<p>大兴震动!</p>

<p>回到府中的杨集听说寒士游行,心知机会难得。果断的令家丁行动起来,把早已印制就绪犯官名单派发到寒士之手。</p>

<p>两万份与博陵崔氏、张瑾家族有关的名单洒到抗议队伍之中,人群顿时炸开了。</p>

<p>正如杨集所料,崔氏、关陇张氏家大业大,如若出现那么一两个“家庭败类”,示威寒士们还可以理解,甚至会认为杨集小题大做。但是在土地兼并、盗取官仓官粮、贪污腐败、官商勾结、克扣军饷等案件中,严厉治家、享誉数百年博陵崔氏竟然出现两百二十七名犯官,关陇张氏也有一百二十五名子弟、假子犯罪。</p>

<p>最为关键的是这不仅只是一年之内抓到的犯官,而且还有一些犯官改了好几次名字,他们受到朝廷惩处之后,被家族带回家族“严惩”,可是过了不久,这两个家族又通过家族的人脉关系欺上瞒下,令这些犯官以另外一个名字出现在官场之上,然后这些犯官继续违法乱纪、败坏官场秩序,甚至比之前更为恶劣。</p>

<p>古人淳朴,在这个讲究诚信的年代里,若是“失信于人,失信于天下”的恶名一旦坐实,比之举族衰弱也强不了多少。故而再刻薄贪婪的家族也要经营出一幅伪善面目。便是被贬斥得一文不值的商人也讲究诚信经营;以次充好、偷工减料之事固然有,但大家都知道口碑的重要性,稍微有点远见的商人都不会这么做。</p>

<p>博陵崔氏这种传承数百年的家族,在人们的印象中,“博陵崔氏”四个字就是响当当招牌,他们为了家庭的名望长盛不衰,不仅不容许外人玷污,更不允许自己人给家族抹黑,但是这一次的犯官名单、以及屡屡犯法的人,彻底颠覆了寒士的认知,又因为崔仲方是禁书令的提倡者之一,寒士们对于博陵崔氏恶感更胜一筹。</p>

<p>两者一结合,使博陵崔氏的高雅、高贵等美好“人设”轰然坍塌,寒士们纷纷觉得自己受到了欺骗、受到了羞辱,他们以前有多么崇拜、现在就有多恨。</p>

<p>至于关陇张氏,因为崛起时间不长,又是军武之家,走的路线与诗书传家的博陵崔氏不同,虽然家族名望也受到了犯官名单的冲击,但受损的程度远不如崔氏。</p>

<p>崔仲方府门外,大批寒士堵在了大门口,许多看热闹的百姓层层围得水泄不通,寒士们大喊口号。</p>

<p>“崔氏治家不严,何以治天下?”</p>

<p>“崔氏容许犯官,罪恶深重。”</p>

<p>“崔仲方包庇族人、罪不可赦,岂能为大隋官?”</p>

<p>守在门口的侍卫、家丁紧张的咽着口水,很想将他们驱散,但这么多寒士和百姓,他们岂敢动手?</p>

<p>不久后,大批军队出现,史祥神色严肃的出现在了示威寒士面前。</p>

<p>军队的到来,令喧哗的场面肃然一静,自发的让出一条路,史祥策马来到崔家大门之前,拱手道:“各位学子、各位乡亲,圣人和朝廷已知此事,你们先散了吧,休要继续在此扰民了。若是崔侍郎包庇罪犯之名属实,朝廷绝不姑息,请大家放心。”</p>

<p>“圣人万岁!”</p>

<p>“大隋万岁!”</p>

<p>寒士大声欢呼,他们十分相信朝廷的执法力度,不仅是名单上把犯官屡屡上任定义为崔氏利用人脉关系欺上瞒下、瞒天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